|
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极其不易。我们经常佩服人有工匠精神,但到了自己身上,就未必可以坚持下来。
到了浙大出版社,前任浙大书记张曦亲自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套巨著——自春秋战国时起直到唐宋元明清的历代画集。每一历史时期的画作真迹,包括纸画、绢画、壁画拓片等等。这些真迹遍布在全球一百多家博物馆里。为了能完整收集到这些画作,浙江大学的教授们带着专业团队,几乎跑遍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博物馆,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再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乍看起来,似乎很容易,有人会说,不就是拍照,整理,修图,印刷吗?可是据张曦老书记介绍,这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精细化的艰巨工作。
每次拍摄仅仅摄影器材就有上百斤的重量,博物馆往往只给一次机会,不能出错,不能失误。更重要的是有些画几十年不曾打开过,打开一次就会有不可预期的风险,担心空气氧化、色彩剥落等等。比如千里江山图,就是为了这次拍摄,数次请示、报告,才最终获得同意。在封闭二十年之后“重见天日”。这也正是习总书记所说,要让这些珍贵文物从禁宫走出来。这是对中华文明的抢救性保护,对专业领域的艺术研究鉴赏和普通民众的审美培养、知识普及和素养提升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国外博物馆拍摄馆内的藏品,更是需要极其严格的审批手续。“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整理总结,也是对整个亚洲文化的整理总结,对日本文化界同样意义重大。”中方的诚意,终于让对方答应对《寒林重汀图》进行全图和局部放大的拍摄。
也有学员提出,在当时的拍摄过程中光线等都有不同,印刷出版时怎样才能确保将原作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来呢?张曦书记介绍,相关团队的工作人员每天在出版社工作超过16小时,一点一点地修图、补图,同时通过整体图、原大图和局部放大图3个层次进行展示,并采用10微米调频网制版,6色印刷。同时采用德国进口的高还原画质纸张,确保对原作风貌的最好体现。
站在这排大全面前,能够深刻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传承,不是碎片的,而是整体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不是刻板的,而是生动鲜活的……有一种生命力在纸张中伸展,有一种深沉的呼唤在书籍中呐喊。什么是文化、文明、生命,什么是美?这就是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