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前后呼应,快乐生成 有了前面的感悟,此时再回到第一环节中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从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让学生用自己的发现解释,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生成新知,生成能力,生成智慧。 (四)构建模型、联系实际 本着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趣味性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组练习题: 1、教材P86第四题。
在学生完成后,我继续提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得出只要比较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了。 这一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的规律的认识,掌握了更好的判断方法——较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 2、教材P88第11题。 题目:用长分别是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 此题设计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深“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印象。 3、思维拓展题 题目:小猴盖新房,他准备了2根 3米 长的木料做房顶,还要一根木料做横梁,请你们帮他想一想,他该选几米长的木料最合适呢? 这一题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延伸
近下课时,我反问学生:这节课,你觉得自已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太理解?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自己梳理一下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给他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小棒长度(厘米) | 能或不能摆成三角形 | 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 4 、5、6 | | 4+5○6 6+5○4 4+6○5 | 2、5、6 | | 2+5○6 5+6○2 2+6○5 | 4、6、10 | | 4+6○10 6+10○4 4+10○6 | 2、3、6 | | 2+3○6 6+3○2 2+6○3 |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