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下载含板书反思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11:13:25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  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 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台
1.        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 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 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 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手法。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 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 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  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叫 做(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1.        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2.        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
3.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  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因此,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再次齐读诗题)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人)不错,还有呢?(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 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 花有什么特点?)
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长江),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看着朋友远去,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乘船离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诗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后)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 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四、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 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五、布置作业
1.        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        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        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吧。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送别时 烟花三月      
                             下扬州        感情深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       难舍难分
                      送别后  唯见长江
教学反思
1.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掌握修辞手法:对比,更全面地理解本单元课文在表达方面的技巧,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够适当运用;
2.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进一步感悟友情、友爱的真挚温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11:13: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
5.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 ,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 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 搭石。)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 、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 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 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 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11:13:36 | 只看该作者

6 将相和
教学目 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 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 伤,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 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 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连城。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之后100多年,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史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解读课题:看到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出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指导字音、字形。随机展示图片“鼓瑟”“击缶”。指导书写“荆”,注意“荆”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写短一些,收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两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时期两个官职的名称,谁来读一读:上大夫、上卿,(指名读,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两个官职谁更高吗?(上卿比上大夫级别更高,相当于宰相。)
2.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试着找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学生交流)
(1)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用小标题概括——完璧归赵,看老师把这个词语写到黑板上,(板书:完璧归赵)“璧”其实就是一种玉器,所以是——玉字底。在这个故事里的这块璧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璧,它是无价之宝——和氏璧。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渑池是一个地名。在这段课文中还有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谁来试试——鼓瑟   侮辱 拒绝 击缶;(指名读,正音、齐读)第二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渑池之会(板书:渑池之会或渑池立功)
(3)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用小标题概括——负荆请罪。理解“负”(背着) (板书:负荆请罪)
(4)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是“将相和”。请大家把 这3个小标题端端正正地写在相应的故事旁边,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照,写整齐,写美观。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交流,师小结。
(起因——发展——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
2、《将相和》一课由哪三个小故事构成?
二、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过渡: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了,说说廉颇是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那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会耍嘴皮子呢?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学?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讨论、交流、整理:
(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3)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4、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
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6、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2)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 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生自主学习“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
(1)学生按照以 上学习方法,前后桌四人为小组进行学习。
(2)组织交流学习情况。
(3)小练习:
    师:廉将军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可最后为什么又负荆请罪了呢?
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精挑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写生动具体,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三、总结:
最终,蔺相如完璧归赵,“完”是完好无损,那完好无损的只有和氏璧吗?
      (引导学生回答)
      除了和氏璧,还有蔺相如自己,更为重要的还有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勇敢机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大夫。经过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最终促成了将相和这一家喻户晓的大故事。本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阅读,去体会其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作业设计
      1.小练笔:请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语,把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简写成100字左右的小故事。                       
2.搜集历史故事进行阅读。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学习。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两员大将之所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那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颇的头上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会找到结果:是因为蔺相如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长文短教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实践,最终用最短的时间上好较长的课文,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9-7-25 21:42:5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资源下载后无法打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8-15 12:01:15 | 只看该作者
后面的没有啦?

点评

为什么看不到后面的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20 17: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8-18 19:05:07 | 只看该作者
下载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9-8-25 16:29:14 | 只看该作者
需要密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3: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