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家将》读后感500字400字300字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6:51:48 | 只看该作者
读《杨家将》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完了一办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杨家将》。

  书中塑造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英勇老练的杨继业、深明大义的佘赛花、智勇双全的杨延昭、义气当先的焦赞、粗中有细的孟良、巾帼英雄穆桂英、血气方刚的杨宗保!……这本书还给我们呈现了各种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如:杨继业殉国、七郎遇害、智救杨六郎、兵困魏洲、大破天门阵、九龙斗武、血战金山、女将征……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要属《女将出征》,一开始,我一听这名字便猜到杨延琪等一些杨府里会武之女去对抗西夏国的敌军,心中替她们感到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个强劲的对手——会妖术的束天神,实在让女将之首周夫人感到无可救药,在这情急之下,七郎之妻杜金娥决定自己领兵出征,她曾学过仙人妙法,知道破敌之计,不一会儿打破了束天神,破西夏国的敌兵指日可待。直杀得敌军血流成河。

  看这本书,我心里感触很大。不禁想到了日本妄想强行收购我国的钓鱼岛。这简直是对我国的一种天大的耻辱。我国人民绝不会答应这种不道德、不正当行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必须要好好学习,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6:51:53 | 只看该作者
《杨家将》读后感

  假期里,我每天都看《杨家将》这本书。讲述的是北宋和杨家将一起抗辽,杨家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家人。

  书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比如英勇老练的杨令公、智勇双全的杨六郎、深明大义的佘太君、义气当先的焦赞、粗中有细的孟良、巾帼英雄穆桂英等。其中我最喜欢孟良、杨令公和杨六郎,因为他们武功高强无比、有勇有谋。书中的“大破天门阵”、“宗保请桂英”、“孟良盗马”、“喜得三将”等等章节我读得津津有味,百读不厌。书中的坏蛋第一就是潘仁美,第二是萧太后,因为他们诡计多端、害人害己。

  杨家一门忠烈,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的勇气和慷慨的气概,激励着我,我要学习他们的勇气,不怕困难,好好学习,学好钢琴,掌握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6:51:56 | 只看该作者
读《杨家将》有感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民间故事很多,流传也很广。《杨家将》是我最爱的故事之一。

  杨家将的故事主要是说杨继业和他的子孙们,个个骁勇善战,镇守边疆,抵抗外族侵略的经过。

  杨继业和大郎、二郎、三郎、七郎先后为国捐躯,壮烈成仁。四郎被擒,五郎出家,只剩下六郎一人一直维护着杨家的声威。六郎的儿子杨宗保是位杰出人才,少年挂帅,大破北辽的七十二座天门阵。遭北辽俘虏的四郎,被北辽招为驸马,隐姓埋名,忍辱负重了十五年,直到掌握了兵权,便充作内应,协助六郎杨延昭,一举大破幽州,洗雪了宋军几次被打败的耻辱。

  杨家将真是一门忠烈,教养有素。就说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父亲杨延昭镇守三关,杨宗保则在祖母佘太君家陪伴下,苦读兵书,在两位姑姑以及一位老教练的陪伴下,苦练祖传三十六式梨花枪法。杨宗保牢记祖母佘太君的教诲:“苦练本领,收复边疆!”因此大破北辽的七十二座天门阵。我们也应像宗保这样自觉,父母不在家也要自觉读书,长大成人后为国家做贡献,并培养更多的人才。就算不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而是一颗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钉子,也可以为建设强大祖国奉献点儿什么。宗保就因为自小就有驱逐侵略者的信念,才会自觉苦练。而我们哪怕是帮助父母分担点儿家务活或自觉做作业也好,不让父母再操心。这样,父母开心,自己也开心。

  杨家将的故事,可歌可泣,少年儿童也应学习少年杨宗保那种自觉性。相信这是一本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读《杨家将》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杨家将。说起杨家将,那可是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谁也不敢冒犯。

  杨家将主要活动在北宋代州,云州,雁门关等地。前期,北宋政府用他们来防御契丹政权的进攻,后来,又令他们来对抗西夏国的侵扰。自杨业起,到杨延昭,杨文广,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杨家将代代为宋朝边的稳固以及边区的民生定立下了不朽功勋,朝野上下对杨家将交口称赞。但一些嫉贤妒能的奸臣也设计,陷害宋上层军事首领的不义之举。

  让我最感动的事,是血战金沙滩。金沙滩双龙会,北国说要投降,请皇帝去赴双龙会,大臣们都不让皇帝去,可是又不能不去。怎么办呢?就在这时,一人挺身而出,正是老令公杨业,让大郎扮做皇帝,二郎扮做八王千岁,和其它兄弟一起到了北国。经金沙滩一战,杨业触碑而死,杨家将七郎八虎八人只剩下了三个人。

  我非常敬佩杨家将那种精神,即使受尽冤屈,仍然舍小家,顾大义。而潘仁美却为了私益,不顾国家的安危,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也要像杨家将一样,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不能像那个皇帝,心中充满了猜疑,要信任他人,这样他人也会信任你自己。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顾后果。我也要像杨家将也一样,报效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6:52:05 | 只看该作者
《杨家将》读后感

  《杨家将传》是一本记叙了杨家所有人为国付出而不索回报。它写出了杨家一门忠烈的赤胆忠诚,为后人树立了一群伟大的榜样!所有的杨家人都为了国家不怕牺牲自我,让我赞叹不已!

  读了《杨家将传》后,我深有感触。我感觉到了他们一门忠烈的英勇无畏和自强不息!在他们身上,我看见了一种深深地爱国精神,我被这家人的精神打动、感化了!我也要成为他们一样的爱过的人,要把他们的精神传递下去。

  读了《杨家将传》后我想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赵国,当时大将军廉颇多次羞辱上卿蔺相如,但蔺相如却毫不计较,而且每次都躲着廉颇。廉颇以为蔺相如因怕自己而躲着他。可事实并非如此,蔺相如是因为不想让赵国灭亡。待廉颇知道了原因后,就背着荆条去找蔺相如请罪。从此,将相和好了,还成为了刎颈之交,共同辅佐赵王。从这两个人身上,我也看见了一种爱国精神,明白了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知道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人,而廉颇则是一个爽直磊落、知过必改、一心为国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6:52:08 | 只看该作者
《杨家将》读后感

  杨家将小说讲述的是北宋大将杨业一家世代尽忠,抗辽保国的故事。本书改编于明代熊大木编写的《杨家将演义》,将自宋元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版本的杨家将故事融汇贯通,自成一文。小说塑造了大批著名的人物形象,如杨令公、佘太君、穆桂英、焦赞、孟良等,他们个性突出,性格鲜明。

  《杨家将》描写了杨家世代英勇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业绩,充满着昂扬的爱国主义激情,然而一门忠烈却遭到奸臣的百般陷害,又发人深思。从大郎渊平死战幽州城,到李陵碑杨业死节,讴歌了杨家将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六郎汴京御状揭露出封建社会权力阶层的黑暗与血腥。后面又通过杨六郎东征西讨,屡战屡胜的故事,弘扬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这部小说通过歌颂英雄人物前仆后继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来鼓舞人民树立与侵略势力作斗争的决心。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颇深,觉得杨家将中人物都很爱国,辽兵来袭,他们为了保护自己这个美好的家园,男女老少都挺身而出抵抗外来侵略。他们不但勇敢而具富于智慧。在战场上,个个奋勇杀敌,骁勇善战,即使在兵少粮稀的不利情况下,也想尽办法,攻破重重关卡,取得胜利。

  杨家一门真是勇敢,我钦佩他们。杨家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的勇气与慷慨的气概,激励了世世代代的中国青少年。

  翻开五千年的历史,像杨家将这样的英雄有很多:屈原,忧国忧民,宁死不屈;岳飞,精忠报国,感天动地;戚继光,英勇抗倭,爱国惠民;邓世昌,舍生取义,壮烈殉国,正是这一个个英雄人物,用他们不朽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长城!

  我要永远铭记杨家勇士,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报效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6:52:13 | 只看该作者
《杨家将》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杨家将》的书,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杨家将》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许多将领,领略了很多英雄好汉的无畏气概。其中,我最佩服的是杨宗保的妻子——穆桂英,她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在家中和杨宗保过得很幸福,但在军营中遵纪守法,不徇私情。有一次,她的丈夫——杨宗保来晚了,穆桂英依旧按军中纪律,打了杨宗保五十大板。杨六郎(杨延昭)还将帅印交给了穆桂英,其中有一章就讲了穆桂英成为大帅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又发现了许多像穆桂英一样的妇女,比如说:发现镭射线的居里夫人,但最后却因为射线病离世。还有将自己大部分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的她,是我们亲爱的宋庆龄奶奶。

  但是,文中还有些让我可恨的奸臣像——潘仁美。他勾结辽国,背叛宋国,大家却因为他是皇帝的近亲而无可奈何,潘仁美害死了很多将领,有武艺高超的杨七郎(杨延嗣)等。我自己认为,当时的皇帝也很无能,就因为潘仁美是他的亲戚,却不把他除掉,而留下来。

  这部书让我知道,我们也要像杨家将们一样,一心一意为国着想,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背叛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22: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