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是机构改革后全州经信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各县(市)均单设了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这充分表明了州、县(市)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按照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部署,客观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明确方向,突出工业经济在全州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认真分析现状、准确把握趋势、明确发展方向是做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相继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新要求、立足新起点、再上新征程,在推进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
(一)充分肯定2018年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回顾2018年,全州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一二三四五六”总体工作格局,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长持续高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4%,连续两年增速保持高位且居全省第一。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结合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响亮提出“工业强州”战略,确定了“大建园区、建大园区,大建基地、建大基地,大建产业、建大产业”的工业发展基调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特色资源加工业、有序发展电矿产业”的发展路径。园区建设推进有力。按照“突出两园、统筹三区、控制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推进“飞地”园区和州内园区建设,飞地园区管理体制不断理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甘眉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全年签约项目16个、协议引资187亿元;编制全州工业园区规划,进一步优化了全州产业园区布局和空间布局,《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订,新都桥水电消纳示范园区、鸳鸯坝中藏药业园区启动建设。工业项目进度加快。咬定重大项目建设不放松,完成工业投资165亿元。充分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全年争取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支持企业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绿色发展得到巩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力做好“散、乱、污”企业整治,分类整治177户“散乱污”企业,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7%。
在工业基础薄弱、人才不足、财力投入不足、区位比较劣势、生态限制的情况下能取得上述成绩,充满艰辛,实属不易。在此,我代表州政府向全州经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州级各相关部门、企业界各位朋友及所有支持我州工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明确2019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和方向。
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忧中有喜。从世界范围来看,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工业发展或将再酝酿格局巨变,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球经济,虽在积极磋商,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全省实际来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进一步明确;省上鼓励支持“三州”发展“飞地”经济,与内地产业联动实现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对口帮扶,扶贫协作从短期项目支持向长期战略协作拓展;将我州纳入全省水电消纳示范区,鼓励发展绿色高载能产业,这些政策必将对我州工业经济释放巨大红利,进一步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2019年,我州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要达到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要达到10%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全力以赴。一是坚持转型发展。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全力建设水电消纳示范区和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进一步做优增量,持之以恒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更加突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特色资源加工业的创新水平,加快甲基卡锂资源复采进度,进一步扩大全州上网电量,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突出“一极一核两翼”(一极:两大飞地;一核:康东区域的园区;两翼:康南、康北的园区),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将园区打造成吸引企业的洼地、生态经济的高地和创新创业的基地,推进工业集中集聚发展。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搭建创新开放平台,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先扶持有创新成果的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三是坚持绿色发展。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努力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建设美丽生态xx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互利双赢。四是坚持融合发展。精准把握工业化推进进程中各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在三次产业间,打破固有边际,推动“接二连三”“促一强三”,着力推进工业与一产、三产有效融合。工业发展内部要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全面促进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向工业各产业、各环节渗透,以产业的高度融合促进工业的稳步发展与转型升级。
二、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开创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以产业为支撑,全力以赴加快优化升级。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全省产业格局,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州定位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被列入全省水电消纳示范区,重点发展绿色高载能、特色农产品、民族工艺、中藏药、生态能源等产业,也为我们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指明了方向。我们需要通过发展增量、激活存量,充分发掘潜能,促进全州工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一是“从无到有”。努力培育以大数据中心、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是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只有孵化培育出一批新兴产业和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信息产业是“5+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5大支柱产业之一,而“1”就是指数字经济,这充分说明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把眼光瞄准5年甚至10年后的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主攻点和突破口,坚持培育信息新兴产业,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坚实基础。当前的重点任务,就是州、县(市)联动,全力推进新都桥省级水电消纳示范区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基础建设,确保今年3户企业顺利入驻园区。通过发展绿色高载能产业,既用富余电量消纳政策吸引信息企业入园发展,又通过大数据中心信息产业加大对电力的消纳,为解决全州水电消纳提供新的途径。二是“从小到大”。我州农畜特色资源优势明显,但远未形成产业优势,“叫好不叫卖”的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应当紧紧围绕特色资源,始终坚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的思路,立足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抓好各种特色农畜药基地的建设,加快培育特色资源加工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要鼓励企业通过创品牌、树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名牌产品和企业,真正打造出能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产品。只有培育出1至2个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资源加工企业,才能真正拉动整个特色资源加工业的发展。要把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抓手,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要进一步挖掘康巴文化底蕴,弘扬xx工匠精神,积极促进民族工艺美术业个体、作坊户转化提升为企业,推进民族工艺美术业保护、传承、创新互动发展。要以康定市鸳鸯坝药业园区建设为核心,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加快中藏药企业的培育和引进,不断提升以宗萨藏药、乡城藏青兰为主的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中藏药业种植、加工、服务三个环节良性发展。三是“从大到优”。2018年我州电矿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9.4%,是我州工业的主要支撑力量。有序发展并不是不发展,而是要优化提升。要切实巩固水电能源产业成果,积极争取四川省优先安排我州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进度,抓住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的契机,通过留存电量、直购电改革、电力扶贫项目等多种手段,千方百计增加我州的上网电量,持续推进能源产业不断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要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甲基卡锂资源的复采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尽快重新启动项目建设并投产,支持里伍铜业、鑫源矿业等矿产企业技术改造设备升级,进一步优化全州水泥产能,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二)以企业为主体,努力形成主要推动力量。企业既是工业经济的主体,也是开放创新的主角,更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抓牢市场、创新、资本等重要环节,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增强企业获得感,在企业培育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一是要着力于市场开拓。要统筹省内外两个市场,放眼国际市场。突出我州高原特色产品优势,围绕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市场需求的新走向,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抢占市场制高点。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主动响应“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紧盯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既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紧密跟踪原有市场渠道,搭建本土企业与内地优质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会、交易会。又要把握好“互联网+”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销售网络化,降低市场开拓成本,鼓励企业在电商拓市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二是要着力于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关键还是靠创新、关键在创新驱动。要着力于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立足长远发展,确定发展目标。要着力于生产全过程特别是基础原材料生产制造全过程的技术创新。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补好质量、品牌、研发等“短板”,在更多行业创造出领先的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把三个方面创新都做好了,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有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三是要着力于培育壮大。坚持做好“小升规”“个转企”,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促进成长期小微企业向新模式、新业态转型,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今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任务是要达到10户,各县(市)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给企业搞好业务指导,鼓励支持企业升规发展,按照“1+N”产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引导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真正以管理降成本、向品牌要效益,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三)以项目为主线,全面构建转型发展新格局。抓住项目不放、扩大有效投入,是推动转型发展的核心所在。我们要树立“项目为先、项目为重”理念,全力以赴抓项目,稳定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规模,为工业发展提供后劲。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积极跟进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要及时过问,遇到的矛盾困难要迅速回应。各县(市)要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台账,及时掌握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做到解决困难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协调、第一时间解决,让投资方的主要精力放在抓发展、搞建设、要效益上。今年要加快两河口、苏洼龙、叶巴滩、巴塘等水电站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督促里伍中咀、丹巴美河、理塘亚吉等重点技改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全年投资任务。二是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进一步研究吃透项目投资政策,找准争取项目的切入点。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技术改造等专项,完善全州工业项目库,重点做好中藏医药、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项目储备,精心筛选优质项目,加强项目编制指导,积极向省上争取企业发展支持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三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围绕绿色高载能、特色资源加工等产业发展,聚焦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进一步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处,重点关注“补链”、“壮链”项目,努力争取有实力、有技术、有潜力的企业和项目落户我州。要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投资效益,实施差别化的资金扶持、金融信贷、节能减排等政策,为优质项目腾出资源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