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都该有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题记
我们许多人都喜欢“做梦”。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一个漂亮的玩具,一件华丽的衣服。长大后,最大的梦想是一所闻名的大学,一份安稳的人生。可是“梦”过之后,依然是我行我素的生活。想要玩具不曾开口,想上大学不肯努力。我们在梦里做梦,又凭什么要求有一天美梦成真?
我国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从小志存高远,他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境况,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一次修身课上,校长问诸学生为何而读书,有人说“为明理而读书”、有人说“为做官为读书”、也有人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直沉默,校长点名让他回答,他站起来,清晰而坚定的答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仅仅十二三岁的年纪,说出这样的话来是让人觉得可笑的,他在“做梦”,却也很清醒。他怀着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第一次国共内战到新中国成立,他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他不是做梦,而是圆梦。
这样的例子不仅限于中国,外国也有很好的榜样。
法国皇帝拿破仑幼年时,他的叔叔曾问他长大想要做什么。小拿破仑从他立志从军开始,一直说到想带领法国的雄兵席卷整个欧洲,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让自己成为这个大帝国的皇帝。不料他叔叔哈哈大笑,说他这一切都是空想,绝不可能实现。他带他叔叔看中午天空中的星星,他说:“那颗星星一直高挂天边,不分日夜为了我而闪烁着,那是属于我的希望之星;只要他存在一天,我的梦想就永远不会破灭……”事实上,那颗希望之星是从未高悬天际,它一直在拿破仑内心深处,指引他一步步成为真正的法国皇帝。
周恩来和拿破仑都在做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但他们的心却也都在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但他们的心却也都如明镜。有一句歌词这样写:“我醒着做梦,就是痛也要痛得感动。”当你真的想好自己要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