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xx院长,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
首先对同学们表示祝贺。两个星期前,海院长和我说,希望我作为老校友在毕业典礼上分享一些我的人生经历。非常感谢海院长给了我重返校园的机会,我感到很兴奋,但同时也很惶恐,因为不知道我的经验是否能够给90 后、95后的你们带来帮助。因此,这次演讲于我也是一次小小的挑战,希望能不辜负海院长的期望,不让同学们失望。
我离开学校已经28年了,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中的一员,20多年来,我亲历并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从耳濡目染到力学笃行,默默践行着老一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和执着坚守,岁月的熔炼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矢志奋斗的信念,时光的打磨让我的人生越来越丰满,获得了不同一般的感悟。那就是:个人的前途与发展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使命结合才能成就最耀眼的人生芳华。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技术进步、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步,经过27年的历程,已经圆满完成了1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的13次发射和在轨实验任务,累计有11名航天员圆梦太空。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在轨驻留和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取得了丰硕的关于微重力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和物理等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成果。
2022年前后,我国将建成中国空间站,支持世界科学家开展有关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与演化的深入研究,并进行关于人在太空生存和活动的一系列技术试验,届时,呈现给同学们的将是现实版的太空科幻大片。
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一定有不少是航天爱好者。也许现在浮现在你们脑海中的是:火箭发射时升腾的火焰,墨蓝的深空背景下,伸展着巨大太阳电池翼静谧飞行的飞船组合体,又或者是,在太空舱中漂浮前行沉着操作的航天员等等这些经典画面。然而此刻,在我脑海中闪现的却是另外一幅场景:是科研人员无数个夜以继日专心致志地伏案工作;是试验现场紧张有序的一项接一项的操作;是解决问题时通宵达旦的讨论、争论;是满头白发拖着病体的老专家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岗位上;是年轻的妈妈含着泪与年幼的宝贝告别,脸上却带着倔强的微笑……一幅一幅的画面,慢慢地定格,渐渐地勾勒出航天人群体的人生轨迹。
对同学们而言,也许成为社会普世价值观所认同的所谓成功人士、佼佼者,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和生活并非难事,但是我觉得只有置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并努力为之坚守,人生才会开启一个新的高度,也才能更有条件完成人生价值的进阶。载人航天就是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使我国成为航天大国、航天强国的理想信念是中国航天人坚持不懈的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殚精竭虑,前赴后继。
深刻感染我和影响我的是默默传承的载人航天精神。在工程研制过程中,发生了太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正直壮年的科研人员为了攻克设备重要部件的关键技术而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倒在了试验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倒在了上班的途中,手里还拿着正在修改完善的技术方案;一位技术总师冒着生命危险在发射前挺身而出排除设施故障;还有在涉及成败的重大决策面前,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可能断送个人前程的决定的现场指挥。在航天队伍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在国家使命面前,勇敢地担当起责任,不考虑名利与得失,甚至用生命的代价去诠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事业正是因为有这样普通而平凡的群体执着地坚守并不断感召更多的优秀青年的加入,而不断发展壮大。
至今,神舟五号发射时的场面我仍然记忆犹新。2003年10月15日9时,随着“发射、起飞”的指令在指挥大厅中回响,燃烧的尾焰犹如巨大的花瓣托举着火箭徐徐升空,指挥大厅内突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盯着大屏幕中双眼微闭的航天员杨利伟,虽然遥测数据显示,英雄的心率一如往常般平静,但人们仍不由自主为英雄捏把汗,时间仿佛静止一般,每一秒钟都走得格外漫长。3分20秒,当整流罩打开,第一缕阳光透过舷窗照到英雄脸上时,杨利伟下意识地眨了一下眼,就在这一瞬间,指挥大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欢呼着,拥抱着,任由泪水挂在笑意的嘴角,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骄傲,不仅因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的见证者,更因为作为航天团队中的一员,我们经历的千辛万苦终于有了圆满的回报,在这一刻,所有的付出与磨难都值了。
随着我国航天领域技术水平和研制能力的不断提高,现在,飞行器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已成常态,但是我们依然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以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的坚韧,以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胸怀,为实现航天强国梦而砥砺前行。
回顾我的人生前半程,非常庆幸自己有如此之幸运能够参与载人航天这样的国家重大工程。在26年间,我的人生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磨练,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潜移默化地,我的命运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国家与民族的事业中,家国情怀也从内心深处迸发,化为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自我价值的认知也让我不断抵近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自身发展寓于深度的国际合作和广泛的国际贡献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担当。
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之所在,也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担负起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使命,虽然我们工作在不同的领域,但我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北大文化基因。格物致知,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是我们共同的传承;经世致用,修身进道,济世安民,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自己的光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德才兼备,祝愿同学们宏图伟业, 大有作为。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