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游戏观察记录:好动的琪琪
幼儿情况:
琪琪小朋友极其好动。自由活动时经常与同伴在室内追逐、奔跑,一刻也坐不住。集体活动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周围一有声响就会转移他的注意力。喜欢不时地用手去碰碰、抓抓别人,惹得同伴常常告他的状。他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手指等。
观察者:***
观察时间:2019年5月17日上午九点左右。
观察环境:区域活动中
观察实录:
今天的建构游戏中,孩子们都在忙着搭房子。琪琪手上拿着一块长方形积木,没能与另一块拼起来,便这里敲敲,那里打打。这时,文文和天天搭的房子完工了,他们合作的房子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设计了围墙,围墙里是花园。受到周围小伙伴的啧啧称赞。天天和文文的脸上笑开了花。谁知琪琪跑过来,“哗”地一声推倒了房子和围墙。文文一下急了,冲着琪琪大叫:“你干什么?你干嘛把我们的房子推翻了?”说着就抓住了琪琪的衣襟,两人扭打起来。
分析:
后来,我问琪琪:“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嘴巴一撇:“不知道!”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琪琪虽然承认了错误,并道了歉,但态度极其敷衍和不耐烦。看来,简单的说教没有对琪琪达到触动的效果。经过分析,我认为,琪琪自己没有能够完成搭建,便对天天和文文的成果产生了嫉妒心理,这才做出破坏的行为。
指导策略:
首先,我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琪琪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我问大家:“如果有人把大家搭好的大象、机器人等雪花插塑弄坏,你们会怎么做?”大家一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不跟他做朋友,不和他说话。”有的说:“大家带来的玩具都不给他玩。”还有的说:“打110,让警察叔叔把他抓起来……”琪琪听了低下了头。我问他:“你想做这样的小朋友吗?”他马上把头摇得像破浪鼓。
这种假想后果的方法终于使琪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不能再任意破坏别人的游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