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主人公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品质以及对生活的不懈追求、热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第一课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学生找出来并概括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小标题概括三件事:笑谈腿疾、艰难板书、放飞风筝。这一环节意在提升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在复习课文主要内容后,出示最后一节“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让学生读一读,问:从句子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读着这句话,你是否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作者思念刘老师?刘老师有什么值得作者思念的呢?)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研读课文。为了体现课堂的有效性,实现长文短教,所以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三件事去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在教学“笑谈腿疾”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笑的神情和讲的故事,感悟刘老师的乐观幽默的特点。并且抓住了学生听故事后的情感变化“笑——酸涩——尊敬”,进行情感补白,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教学“艰难板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写板书的动作:“撑地——离地——急速地一转——转向——转向”来品味,通过朗读、再现艰难板书的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刘老师的艰难、坚强,对工作的尽心尽职,同时也体会到在座学生对刘老师旋转板书时的担心。第三部分抓住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动作和语言,想象他把风筝放上天时的神情,进而感受他的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的品质。
这也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文章的范例。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品悟“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特点——多处进行细腻的描写。在教学中,我把:作者是怎样写出刘老师的这些特点的?这一问题渗透在研读课文中。让学生发现作者是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情等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时用词的准确,内涵的丰富。课后安排小练笔:写一个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要求叙述生动细腻。这样的课堂就做到了既关注文本内容又关注了文本表达,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