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课说声谢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初步渗透爱的教育。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文艺节目。
  2、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3、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体验谢谢
  1、(CAI出示温馨和谐画面渲染课前气氛)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的画面,接下来有一位同学将给我们带来一段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事先准备的一个同学表演节目,同学鼓掌。)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表演完后说了声……,你为什么表演完了要说谢谢呢?
  (学生回答)
  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鼓掌?
  2、师:是呀,当别人对你鼓掌对你表示鼓励时,你要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还要说谢谢呢?(出示课题)
  (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服务帮助——需要谢谢)
  3、CAI播放“感谢”画面。
  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象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活动二】调查采访感悟谢谢
  1、师:今天,五月二十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你们说谢谢了吗?
  2、师:老师想知道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师: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小组,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调查方法使什么?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在座的同学,都是评委。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星,看看哪一组夺星最多。
  (学生汇报各组的调查结果)
  (教师适时地总结板书:尊重理解——学会谢谢)
  3、师:调查的方法很多,结果的呈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刘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阿姨,进行一场现场采访。要求你们的采访要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而且设计的问题要跟阿姨的工作有关,赶紧在小组设计一下采访提纲吧!
  (进行现场采访,模拟清洁工工作,谈感想)
  师:(对阿姨)和同学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心理话要对我们同学说吗?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阿姨的心理话,看了刚才的调查报告,你们又有什么象说的?
  【活动三】情景表演学会谢谢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说谢谢,你们看他真的会谢谢吗?
  (CAI出示学生生活场景)
  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分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片段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设计场景表演)
  师;哪一组先来,学生表演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
  2、师:看来我们对人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呢?(学生回答)
  3、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出示板书:传递真诚爱意享受和谐生活)学生起读一遍。
  4、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表示感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4: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