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0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石拱桥》教案、案例、反思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7: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文解析  









赵州桥和芦沟桥是我国古代石拱桥的典范,而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则以其深蕴的内涵、求实的科学精神、严密的逻辑层次、质朴而形象的表达成为事物说明文中的典范之作。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人民大会堂的技术审查和建造施工工作,对祖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热爱桥梁事业,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桥梁建设和桥梁科学的研究中去,形成了对我国古代桥梁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和独特见解,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一书。他认为“在当时的世界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是领先的;在科学技术的竞赛场上,我国是得过锦标的”。而这种认识,正是《中国石拱桥》“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是有光辉的科学成就,表现并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性”的思想来源,也是他写作此文的根本用意。透过作品那质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作者流露出的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赞美、敬仰、自豪之情。



文章中包蕴了丰富的史料和精当的举例,充分表现了作者广博的视野和求实的科学精神。他博览浩繁的史书典籍,忠于史实,亲自考察过赵州桥等多座石拱桥,研究了苏州的宝带桥、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等。茅以升十分爱好文学,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认为“文学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文学”,积累了大量的古代诗文和历史典籍中记载和描写桥梁的语句。这些都为他写作《中国石拱桥》奠定了厚实的科学、文学基础,而这也正是这篇课文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生动的文学性的原因所在。



自然简捷的框架结构和严密清晰的行文层次,使这篇课文具有了赏心悦目的建筑美和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课文整体布局是总分式结构,由总述到分述,由一般到个别。开头一段从总体上描述石拱桥的外形,给人留下整体的美感印象,并引出世界桥梁史上所有石拱桥的普遍特点。下面再说到个别:中国的石拱桥。这个过程是由一般到个别。然后又以“中国石拱桥”作为总说内容,以传统的石拱桥和建国后的石拱桥为分述内容进行说明。这种“总—分(总)—分”的解析式的框架思路,看似繁复,却有着内在严密的逻辑性,因而显得层次分明,整饬美观。



在对传统“中国石拱桥”分说的过程中又包含着新的总分式结构,那就是将赵州桥和芦沟桥进行分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后行文的思路趋向于多样化和灵活机变。对赵州桥进行说明时,文章运用了“时间延续”和“空间排列”的结构样式。说明赵州桥的几个特点,是典型的并列结构样式。课文关于“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的原因的解析,则与上文构成了本质与观象、原因与结果、浅层与深层的逻辑关系。



这样的框架结构和行文运思既统一又多样,既层次清晰又浑然一体,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和对事物深刻透彻的认识。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课文综合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其中以举例子为主,重点列举了赵州桥和芦沟桥的例子,其典范性在于前者是单拱石拱,后者为联拱石桥;前者为公元605年左右建造,后者则修建于1189—1192年。它们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中国石拱桥的普遍特点。这样,中国古代石拱桥的特征就十分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准确说明事物的同时,求得生动、形象、深刻或许是说明文更高层次的追求。本文一方面运用描写或把引用与描写结合起来,使文章纵横古今,典雅蕴藉,既具有知识性和生动性,又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而关于芦沟桥石刻狮子的形态,则属于惟妙惟肖的形象描绘。另一方面,在说明中融入评价和议论,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因果关系。总之,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生动形象、精炼深刻地表现出事物的外部形态和本质特征,可谓各显其能,异曲同工。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严密、精巧、形象的语言功力与其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当他写科普文章时,每次定稿都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字斟句酌,深怕写得不够通俗,不够生动。有时为了把一个复杂的思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现出来,他常常深夜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思索,直到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表达方式,才允许自己入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初月”与“初日”辨析

──《中国石拱桥》引文的一处疏误

曲文军



八年级上册课文《中国石拱桥》第五自然段说:“唐朝的张◆(音卓,上“族”下“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文中茅以升先生的引文有误,“初月出云”当为“初日出云”。



查唐代张◆(音卓,上“族”下“鸟”)《朝野佥载》卷五曰:“赵州石桥甚工,磨石龙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中华书局1979年版《隋唐嘉话·朝野佥载》第119页)按照张◆(音卓,上“族”下“鸟”)对赵州桥的描写,“初日出云”和“长虹饮涧”两种景象的“起点”都是地平线。人们欣赏这两种自然景观,其视角是平视而非仰视,同人们欣赏赵州桥的视线是完全吻合的,达到了喻体和本体的高度和谐统一。



“初月”是指月牙儿,月牙儿都是从中天现出,并非从地平线上升起。“初日出云”,地平线切去半个太阳,露出半个太阳,正与赵州桥的形象相似。而初月则是斜挂在中天,地平线也无法对其切割。因此,用“初月”比喻拱桥远不如用“初日”比喻拱桥形象。另外,仰视“初月”的视角也不符合人们欣赏拱桥的视角。所以说,无论是从典籍记载,还是从描写情理来看,“初日出云”应该是正确的。它与“长虹饮涧”的景象是互为补充、互为衬托的。这一点也在后代的诗文中得到了印证。如宋代苏轼的《次韵周分寄雁荡山图》诗之二描写长拱桥曰:“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由于茅以升先生引文的疏误,课文第三条注释也相应而误。正确的解释应当是:“张◆(音卓,上“族”下“鸟”)在《朝野佥载》卷五中说,赵州桥‘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意思是,看起来好像是初出云层的半个太阳,又像入涧饮水的一弯长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石拱桥》艺术三特色



王之虹



《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重要特色。



一、以逻辑顺序为主结合时间顺序



本文主要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从石拱桥的特点说起,结合其优美形式、出现时间、坚固结构进行具体说明;然后说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做具体说明;最后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一赵州桥和卢沟桥──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依据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后,再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按从主到次的顺序从本质上予以说明,是从现象说明到本质解说的转换。



除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之外,还结合时间顺序进行说明:从建于公元282年的旅人桥,说到建于公元605年的赵州桥,建于1189年到1192年的卢沟桥,最后说到建于1961年的长虹大桥,体现了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根据具体的说明对象,采取相应而合理的说明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说明,这种说明过程中的条理性,便于读者清楚而准确地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二、以举例为主结合其他方法



本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喻、作比较等,但主次分明,举例子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通过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达到对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是作者的基本写作思路,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占据大量篇幅。赵州桥和卢沟桥并举,是因为前者为建造于公元605年左右的单拱石桥,后者为建造于公元1189—1192年间的联拱石桥,它们代表了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石拱桥的特点,这样举例才具有代表性。其他说明方法,或包含在举例子之中,或用墨较少,地位和作用都不能与之相比。



另外,引用的说明方法使用频率也较高,而且这种引用既概括又贴切。“人间天上的桥”出自古代神话故事,“卧虹”“长虹”“长虹卧波”来自我国诗人,它们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的优美;“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出自唐朝文学家,逼真地展现了赵州桥的风采,说明了其不朽的艺术价值。“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出自唐朝政治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出自外国旅行家,对赵州桥和卢沟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做了有力的佐证。



三、以说明为主结合描写、议论



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多样性:以说明为主,同时熔说明、描写、议论于一炉。对中国石拱桥的介绍以说明为主毋庸赘述,而精彩的描写和议论却不能不提。通过描写逼真地展示出赵州桥和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如:“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通过议论深刻地揭示出卢沟桥所包含思想意义的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议论说明卢沟桥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起来加以运用,生动形象又精炼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石拱桥



孟宪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及举例子等常见的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周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



4.通过对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使用。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准确、周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准备活动:



1.重温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写作目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2.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



3.查阅资料,搜集关于“桥”的图片及茅以升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想:



本文是典范的说明文,应以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获取能力为主,同时也引导学生对说明文相关知识作相应了解。因而拟采用“自主发现──思考讨论──归纳总结──质疑释疑──迁移运用”的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搜集整理的有关桥的图片,初步体验介绍一类事物应抓住共同点来介绍的说明技巧。



(二)课文研读



1.整体感知:



(1)生介绍作者。



(2)速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的中国石拱桥



并简单说说为什么这么填写。



答案预设:历史悠久的、形式优美的、各式各样的、巧妙绝伦的、坚固的等。



设计意图:概括出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研究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问题设计:既然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已经在前三段中介绍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赵州桥和卢沟桥呢?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使同学们认识本文最重要的一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及其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根据生发言板书: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研究使用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注意事项



问题设计:



①用举例子的方法介绍事物特征时,所举例子应满足什么要求?



②为什么作者连续举了两座石拱桥的例子,去掉一个例子不是更简洁吗?



活动设计:第一个问题学生直接回答,第二个问题小组展开讨论。



答案预设:第一个问题学生容易答出典型性,第二个问题思考讨论后会得出:只举一个例子不全面。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卢沟桥是双拱石桥,它们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不同类型。这样能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石拱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这个问题,让同学们明白──举例既要典型又要全面。(此时根据学生的总结,教师板书:举例子要典型、全面。)



③如果让同学们介绍“形形色色的学生书写笔”,那么你举哪种笔作为例子?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生更加明确举例子应注意的事项。



3.研究本文的语言特点



(1)体会本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活动设计:当当设计师



活动步骤:由学生画出两座桥的草图,其他学生订正,在订正的过程中,使学生探究5、6段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并总结使语言准确、周密的方法;研讨列数字及使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对说明事物特点的作用。(教师根据总结板书:语言准确、周密列数字使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问题设计(以追问的形式出现):



①本文除了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外,还有别的特点吗?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②为了达到使说明生动形象的目的,文章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③当当做者,向同学们介绍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活动设计:前两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后一个问题难一些,由生分组讨论解决通过活动的方式解决。



答案预设:生动形象的例子,如:把桥洞比作“虹”“卧虹”“飞虹”“长虹卧波”、远观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以及摹写狮子状态的段落等;使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



根据学生研讨,指导学生总结: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及生动的描写,在说明方法上属于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不只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是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这篇文章的语言有的准确周密,有的生动形象,不管哪种风格,都是为了更好地向我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板书:生动形象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为说明事物的特点)



4.研读课文的最后部分:解放后中国石拱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本部分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及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拓展运用



以“形形色色的笔”为题,组织一段说明性文字在班里进行展示。注意抓住特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要准确周密,力求生动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片断一)



刘钦明



师:请同学们展示介绍你搜集的有关桥的图片,并简要说出桥的特征。



生:(边放边解说)这是一座独木桥,比较古老;这是离我们不远的淄河桥,它是一座水泥预制桥;这是一座石桥;这是雄伟的黄河大桥;这是一条铁索桥。



生:这是几幅立交桥的图片。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例如我们经常走的阳河桥。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料作材料,还有的用石头作材料,如刚才出示的独木桥和石桥。



生:还有,有的桥也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现在的立交桥。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找到这类事物的共同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桥所共同具有的特点?



生:架在水面或者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生:桥用什么材料做,千差万别,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通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我认为要想抓一类事物的特征,就要抓住其共同点。



师:非常正确。(师板书:抓住其共同点)



下面我们学习课文《中国石拱桥》,拿石拱桥作例子(指刚才出示的一幅石拱桥的图片),研究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征。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



(生介绍)



师:速读课文,给课文标题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即的中国石拱桥,并对添加的内容稍作解释。



(生浏览全文)



生:历史悠久的中国石拱桥──因为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旅人桥大约修建于282年。



生:形式优美的中国石拱桥──桥的形状像虹,很美。



生:各式各样的中国石拱桥──因为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生:巧妙绝伦的中国石拱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生:坚固的中国石拱桥──理由是:赵州桥到现在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师:真是有理有据。下面请同学们概括一下中国石拱桥有哪些共同点?



生: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师板书)



师:这些特点在文章前三段中已经指出来了,那作者为什么还写赵州桥和卢沟桥?



生:这是举例来具体有力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的特征。课文中说:“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师:对!那么这两座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的呢?自己思考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回答。



(生思考、交流)



生:“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有1300多年了。”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它的第二、三个特点,说明它结构坚固。



生:“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体现了形式优美这个特点。另外,赵州桥的第四个特点也说明了它的形式优美。



生:“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6到1192年间”说明它“历史悠久”。“永定河发水时……坚固”体现了“结构坚固”这一特点。从卢沟桥的石刻狮子身上体现了“形式优美”这一特点。



师:总结得非常到位。看来这两座桥都具体地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7:4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片断二)



刘钦明



片断二



师:由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介绍事物特征时可用举例子的方法,而所举例子应满足什么要求?



生:应具有这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就是具有典型性。



生:在课文中,赵州桥和卢沟桥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那么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呢,那样文章不是更简洁吗?



(生展开讨论)



生:不行。举的例子多了更加有力。



生:我认为是因为只举一个例子不全面。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卢沟桥是双拱石桥,它们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不同类型。这样能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石拱桥。



生:举例子的时候应注意既要典型,又要全面。



(师板书)



师:如果我让你介绍“形形色色的学生书写笔”,你应举哪种笔作为例子?并说说理由。



生:圆珠笔与铅笔。因为这两种笔是我们最常用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生:还应写钢笔,因为钢笔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笔。练习硬笔书法就得用钢笔。



生:还有毛笔,因为这是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一种笔。



生:举毛笔的例子不合适。因为我们要介绍的是学生书写笔,而毛笔不是我们常用的书写笔。它不具有代表性。



师:刚才同学们的举例注意了例子的典型性与全面性,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7:4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片断三)



刘钦明



师:精读课文第5、6段,各画一幅简笔图来勾勒出赵州桥、卢沟桥的外形特点,向没见过这两座桥的人展示它们的建筑样式。



(生读、画,二生到黑板画)



师:感觉不到位的地方,可以上去给纠正并说明理由。



生:赵州桥画得太弯了,应平一点,因为课本上说它“像一张弓,没有陡坡”。



生:这两个小拱的位置画得不对,应该在两边而不应在中间,因为书上说的是“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生:这两个小拱的形状不应是圆的,应是半圆的,大小也不应一样,边上的应大一点,因为越往下,小拱位置越低,而拱应画的更大,应和小拱高度差不多。



(出示赵州桥的图片,与生的画相比较)



生:我改第二幅:各拱大小安排不当。应是中间最大,两边依次减小且应对称。这样才美观,不可能从一头向一头大。



师:想的真周到,结合生活中很多事物的特点,想到桥的设计。你设计的跟原创略有出入(出示卢沟桥照片),正是因为拱的大小不够有规律,茅以升先生才这样写:自16米到21.6米,这是与事实相符的。



师:大家之所以准确地勾勒出两座桥的草图,一方面真正把握了这两座桥的特征,特别是外形结构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得力于作者准确、周密的介绍。请从文中找出表达准确、周密的句子,分析其中一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生:在“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拱”中“37.4米”,数字准确,准确到分米。



师:运用数字的地方,都体现了准确的特点,一点也不含糊,这都是科学的测量得来的,准确地说明了两座桥的规模,这在说明方法上叫列数字。(师板书)



生:这一句中“在当时”“可算”用词也很准确。因为在现在,这石拱已不是最大的了。“可算”这一说法留有余地,限定了程度,使表达准确、周密。



生:“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约”表明是大约,并不是精确的测量,而“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但并不等于就是平行,表明路面平坦的特点,说法准确。



师:同学们分析的这些例子都很到位,那么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生(齐答):准确、周密。(师板书)



师: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准确、周密呢?



生:可以使用精确的数字。



生:使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例如:约、几乎、可能、可算等词语,使说明的情况与事实相符。



师:总结得非常好!那么本文语言除了准确、周密外,还有什么特点?试着找例子分析一下。



生:本文语言还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如卢沟桥头上刻的石狮子的描写,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非常生动。



生:文章开头把桥洞比作虹,又称它为“卧虹”“飞虹”“长虹卧波”,也很生动形象。



生: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引用张◆(音卓,上“族”下“鸟”)的话,也生动形象。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总结一下,为了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作者采用的是哪些说明方法?



生: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的说明方法。



师:下面同学们再当一下作者,假如你就是作者,请向老师及同学们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生思考)



生:我这样写是为了增强美感,使文章可读,读者爱读,要不太枯燥了。



生:这不是主要方面,我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介绍知识,因为说明文目的就是向读者介绍知识,一切应为这一点服务。



生:“石狮子”那一段摹写狮子状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美观的。



生:开头把桥洞比作“虹”“卧虹”“飞虹”“长虹卧波”是为了生动地说明石拱桥的样子。



生:“虹”是我们常见的东西,用它比喻,我们容易理解。



生:引用张◆(音卓,上“族”下“鸟”)的话也是比喻,目的是为了表现赵州桥优美的特点。



师:说得很好。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及生动的描写,不是单纯为了文笔的生动,增强可读性,更重要的是为说明知识服务的,是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言有的准确周密,有的生动形象,不管哪种风格,都是为了更好地向我们介绍石拱桥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7: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