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6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走进文字背后,体味温暖-《珍珠鸟》教学反思
走进文字背后,体味温暖
殷琴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
《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在执教这篇充满着“美”的文章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在教学中,我提出 “小家伙为什么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才回去?”“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梦见了什么?”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友谊的多元解读,发言不时闪现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或庄或谐,或智或趣,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浮现眼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体验中培养语感
课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用手是摸不到的。它是要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形象,在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来。让学生走进冯骥才的书房,化身于那只可爱的珍珠鸟,就更易于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体验珍珠鸟信任我的渐进过程。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同学们现在你就是珍珠鸟,把人称变换一下再读读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你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呀?后来怎么又敢跳到主人的小桌上了?偏过头来瞧瞧主人的反映,你瞧见了吗?他在做什么?……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情境,化身为小珍珠鸟在主任的宽容呵护下,越来越亲近主人,直至最后完全信赖于他。学生的这种角色换位,更好地理解了人鸟之间深深的情谊。
四、在表达中培养语感
学生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播放生活中和谐信赖的一组图片,学生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试着用一句话“信赖, 。”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很快,学生写好了。
信赖,让人与人心灵相通;
信赖,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信赖,是我们可以互相依靠的肩膀
……
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一句句简单的话语连接在一起,不就是一首真挚的诗吗?学语文,就是要扎扎实实掌握知识,真真切切体会真情。课堂上,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文字背后,感受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