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89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考试卷和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站www.lspjy.com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下载,无需注册,因为复制时部分内容如图片、分数等未能显示,
请直接到底部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直接下载打印!如需帮助,请留言,本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回复!
五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
一、拼一拼,写一写。(10分)
è hào  fàng sì  qíng yì  shì bù kě dǎng  tóng guī yú jìn
(    )  (      )  (      )  (               )  (               )
shā yǎ qīng shòu  yōng dài   yǎn yǎ yì xī   pò bù jí dài
(     ) (       )    (      )    (            )   (            )
二、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分类。(10分)
千里(     )     (    )移山     (    )尽瘁     (     )不屈
(     )自若     百折(    )     (    )填海     (     )蹈火
   (     )任怨     惊慌(    )     含辛(    )     (     )奕奕
(1)形容人物神情的:               
(2)形容人物意志的:               
(3)形容不怕困难的:               
(4)形容尽职尽责的:               
三、将下列词语按近义词、反义词归类。(8分)
疑惑 规划 环绕 集中 明艳 计划 骄傲 等待
扩散 围绕 明丽 同意 期待 虚心 反对 坚信
  (1)近义词:(     )——(     )   (     )——(     )
        (     )——(     )   (     )——(     )
  (2)反义词:(     )——(     )   (     )——(     )
        (     )——(     )   (     )——(     )
四、请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把句子表达得更生动。(10分)
  (1)猫的眼睛真亮,             。(夸张)
  (2)随风飘落的村叶             。(比喻)
  (3)玫瑰花的花瓣              。(拟人)
  (4)人类创造了历史,            ?(反问)
  (5)公园里                。(排比)
五、课内阅读。(9分)   
  (1)         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主要人物是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         、     、      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并按照      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     之情。
  (2)     是    写的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    时,在车站上同     的动人情景,表现了    的真挚情谊,赞扬了     。
  (3)《桥》一课向我们再现了   的光辉形象。他把   让给
别人,把    留给自己.用    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六、课外阅读(23分)
1、找出下列作文题目中的重点词(题眼),用“——”标出来。(6分)
     A、美丽的校园    B、红领巾鼓舞了我     C、他家富了
     D、我爱班集体    E、童年生活回忆       F、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2、阅读短文,做后面的题。(17分)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 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住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 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沙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yǎn)  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的。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有已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子。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留在人们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  没了他的脚印。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1)选择判断。(12分)
①你认为下列(      )项做题目最恰当。
A.时光  B.时间  C.光阴  D.岁月
②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人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
A.展  掇  延  掩       B.绽  缀  延  淹
C.展  坠  衍  掩      D.绽  坠  衍  淹
③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
A.而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B.而  即使……即使  就  由于
C.但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D.都  哪怕……或是  就  由于
④对下面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住他的脚步。(拟人)
B.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拟人)
C.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一比喻)
D.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
⑤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    )
A.岁月无情,不要有非分之想  B.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
C.时光易逝,不如及时行乐    D.年华虚度,无可奈何
⑥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
    A.议论    B.抒情    C.说理    D.叙事
(2)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3)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想到什么?(2分)
                                          
七、习作。(30分)
    选择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最感动人的事情写一篇作文。注意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表达方法,把事情记完整,写出真情实感,写完后自己再定个题目。
               



下面这第二套试卷为以前发布的版本,有可能不是新课标的,大家直接下载上面发布的这套就可以了。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读句子,选出画线字词的准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生:①生疏;②果实没有成熟;③活着
  1.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2.这些葡萄还是生的。( )
  3.他对那儿的一切都感到陌生。( )
  拉:①牵,扯;②用车载运;③帮助
  4.他的车来拉货了。( )
  5.他目前学习上有困难,我们大家拉他一把。( )
  6.渔夫把鱼网拉上来。( )
  三、下面每组词里,在全对的一组后面的话号里打“√”,有错别字的打“×”。
  1.奇花亦草   潋滟   浇水   调节(  )
  2.三年五栽   昙花   苍台   循环(  )
  3.翩翩起舞   欣赏   菊秧   纯朴(  )
  四、选字填空。
印   映   影
  1.四处静悄悄的,小兔小鹿跑得不见(  )子,沙地上只留着些小鸟的爪(  ),偶尔有风,树叶才沙沙地响起来。
  2.潭面平静如镜,水中倒(  )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以及时时掠过的飞鸟的身(  ),会使人产生一种遐想,莫非水底也有一个明丽的世界么?
  3.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  )象,它们自己也不知道,它们那勤勤恳恳、善恶分明的为人之道对我们产生了多么大的(  )响啊!
即   既
  4.这种活儿挺好的,(  )要动手又要动脑,有益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5.除了地球,人类还没有找到第二个家园,(  )使我们曾经登上过月球,但那里是不能住人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6.海报的画面十分美,画下还有一行醒目的文字,本剧(  )日起上演。
  五、修改病句。
  1.通过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今天晚上,我非要把家庭作业做完。
  3.这学期,我班参加学雷锋活动的大约有三十多人。
  六、把排列错乱的六句话整理成条理清楚的一段话,在括号里标明序号。
  ( )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变阴了。
  ( )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
  ( )当他把最后一袋运到家,大雨倾盆而至。
  ( )上午,天气晴朗。
  ( )张大爷赶忙把场上的麦子一袋一袋装起来往屋里运。
  ( )张大爷于是把麦子晒到场上。
  七、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一)抢险
  1961年5月的一天,刘少奇同志坐江轮到汉口视察,同行的还有警卫局的同志。
  江轮驶到山峡时,突然风暴骤起,巨浪翻腾。江轮在波峰浪谷中剧烈地颠簸,处境十分危险。警卫局的同志一边连连向北京发出遇险报告,一边竭力保卫少奇同志的安全。
  忽然,少奇同志隐约听到呼救声。他探出舱外一看,发现不远的江面上有一条渔船即将被风暴淹没。他立刻命令停船救险。警卫局的同志考虑到国家主席的安全要紧。少奇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正因为是国家主席的船,就更应该救险!”
  少奇同志坚持营救渔船,大家拗不过他,都全力投入了救险战斗。结果这条渔船上的人都被救上江轮。被救的同志可能至今还不知道,正是我们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救了他们啊!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隐约——(    )   危险——(    )
  3.用“‖”给短文分成三段,概括段意。
  4.用“——”画出最能表现刘少奇同志崇高品质的句子。
(二)风筝和线
  风筝升上了天空,低头一看,房屋和树林全在自己的脚底下,觉得很了不起。便对线说:“哈哈,世界上只有我最高了。”//
  忽然飞来了一架飞机,风筝对线说:“就怪你牵住我的脖子不放,要不,我肯定比飞机飞得更高。”
  “要不是我牵住你,你只能躺在地上。”线对风筝说。风筝不以为然。//
  一阵风吹来,风筝拼命往上窜。正当窜得起劲时,线断了。风筝想乘机追上飞机,可是身不由己飘飘悠悠地跌落在地上。风筝这才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仿照“飘飘悠悠”这种构词形式写五个叠词。
  2.已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各段大意。
  3.下面三句话,哪一句填在文章的结尾处最合适?
  (1)不听别人的劝告是不对的。
  (2)自高自大,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必然要失败的。
  (3)只有谦虚,才会进步。
  答案:
  一、扉、扣、置、秉、秧、昙、载、慷慨
  二、1.③;2.②;3.①;4.②;5.③;6.①
  三、1.×;2.×;3.√
  四、1.影、印;2.映、影;3.印、影;4.既;5.即;6.即
  五、1.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2.今天晚上,我非要把家庭作业做完不可。    3.这学期,我班参加学雷锋活动的大约有三十人。
  六、3 4 6 1 5 2
  七、(一)
  1.
    
  2.清楚;安全  3.第一段(1):1961年5月的一天,刘少奇到武汉视察。第二段(2—3):刘少奇途中遇险,下令救渔船。第三段(4):渔船上的人全部得救。4.少奇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正因为是国家主席的船,就更应该救险!”
  (二)1.略 2.第一段:风筝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高的。第二段:风筝责备线牵住了它,否则会比飞机更高。第三段:断线的风筝跌落在地。3.(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2 踩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4:50:00 | 只看该作者
本站所有试卷下载均无需注册,下载方法:下面的附件,选择右键,目标另存为,保存在你的电脑或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DOC.rar (10.07 KB, 下载次数: 21646)


下面这第二套试卷为以前发布的版本,有可能不是新课标的,大家直接下载上面发布的这套就可以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考试卷和答案.rar (20.59 KB, 下载次数: 223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3-31 19:02:30 | 只看该作者
在吗

点评

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5 13: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5-25 13:49:03 | 只看该作者
黑愿澧雪 发表于 2012-3-31 19:02
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18 11:53:2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25 08:15:29 | 只看该作者
又看了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23 08:4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9: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