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8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二)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生作文大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戏剧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祭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人类起源概说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孕育着千万的生命。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物种。人类的智慧是其他的动物无法比拟的。在千万年的演变中,他们不断改变着自己,同时也改变整个世界。然而,大自然却和人开了玩笑——人类到底源自哪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令人琢磨不透,百思不得其解。它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开的枷锁……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根。然而,古代由于人类对于科学的无知,对自己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寄托于幻想。

  古代中国在民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人们认为自己只是神仙闷了用泥巴捏出玩偶。他们供奉天神,认为人就源于此。这个思想在神州沃土中埋藏了几千年……

  古代西方,人们信上帝,上帝是无上的真神。人们认为人是从上帝造亚当、夏娃起开始活跃在这大地上的。直至今日,人们对上帝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认为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这个思想也在西方生根发芽,今日仍枝繁叶茂。

  这些就是所谓的“神创论”,是人类在懵懂的童年给自己下的一个定义。它们更是给人类起源这个难题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类渴望寻根的梦想更为迫切。

  时光飞逝,渐渐地,随着人类掌握了科学知识,世界更是一下子成了人类主宰的天地。但人类的追寻依然未停,也不会停止。直至1860年达尔文提出的大胆理论才打破了人们从前的无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化石的出土,人类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明朗,头上的雾水也渐渐散去,但又画上了一个更大的问号。“古猿说”是人类最早确定的一种观点,即认为人类是从猿经过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直到智人一步步进化而成的。一些化石为这一理论增添了可靠性。然而,随着人们对人体更加深入地研究发现,更多的谜团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随之而来的“海猿说”,“外星人说”使人们对自己的研究更为多元化。人们通过自己的钻研不断提出新的猜想。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无法定论。但人们依然把“古猿说”当作人类起源的根基理论,并以此不断探索。

  虽然现在没有定论,但人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自己的认识也会逐渐趋于合理。人类到底是天上神仙的完美杰作,还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人类起源的奥秘最终定会破解。打开这把枷锁的钥匙就在不远处等待着人类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6:56:00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乡的火把节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6:57:00 | 只看该作者
家乡——欢歌的乐园
 乐园,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为你感到自豪,我愿为你歌唱……

  那蕴满神秘的大山,那碧透人心的龙潭河水,那优美的传说,那朴素的风情,奏出了一曲充满生机的绿色旋律。

  谁不知道乐园是山歌之乡?你看,农民都缠着头帕,穿着草鞋,一身山里打扮,一口浓重的乐园乡音。虽然显得有点土气,但土家人的生活是美满的,心情是欢快的,嗓子是圆润的。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党的政策是天平,左右两端都平衡……”那歌声汇入龙潭河,流进了长江、大海;那歌声从大山里飞出,越过千重关山,飞到武汉、北京……他们的歌声有泥土的气息,有乐园的韵味,有土家的风格,情真,质朴,生动。

  我喜爱乐园,我爱乐园的歌。当你走进乐园的村村落落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没有不喜欢歌的。每年7月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乐园便举行山乡赛歌会。男女歌手穿红着绿,云集乐园镇,这里霎时成了歌山歌海,热闹异常。“乐园”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乐园。

  歌声入耳,使人如醉如痴。在赛歌会上,歌手们总要炫耀自己一番:“你歌没有我歌广,祖先埋在歌山上,大哥名叫歌师傅,二哥名叫歌秀才,我名就叫歌口袋。”对方不等歌声落音,就接着唱道:“桑木扁担三尺长,挑起歌本到处唱,长阳唱到北京城,万首山歌献给党。”

  若是男女对唱,则更是情深意长了。女的唱道:“想唱山歌不怕羞,情哥哥你快抬头,先看山上花引蝶,再看溪边藤缠柳。”男的唱道:“情妹唱歌哥抬头,歌声随着妹妹走,花引蝶来蝶恋花,藤缠柳来抱成球。”男女合唱:“阿哥阿妹情意深,好比芭蕉同根生,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好比芭蕉心。”阵阵歌声招来热烈的喝彩。

  这一年一度的赛歌会,成了土家人的盛大节日。其实平日里,土家人也同样爱唱歌,总是这山唱来那山和:“又有稻谷又有茶,采了头茶二茶发,割了早稻晚稻青,稻谷飘香麦抽芽。”那一声声悠扬的歌声,飘过一山又一山,声声比糖水还要甜。

  啊,乐园!充满欢歌的乐园,愿你的优美歌声长盛不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7:00: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哦,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故乡的山,虽没有名山大川的巍峨,但也蕴含着江南特有的秀气。山上绿油油的是庄稼,青翠挺拔的是松树,郁郁葱葱的是竹林。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走进这绵绵延延的大山,快乐的小鸟替你引路,幽香的野花为你提神。抬头望望茂密的树冠,用力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站在山顶大声地和群峰交流……一切的一切,是那么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故乡的水,清澈:游鱼碎石,历历在目;柔和:涓涓细流,若趋若驻;悦耳:溪流潺潺,泉水丁冬。常常是山傍着水,水依着山;山在水中走,水自山中流。河中鱼虾成群,塘中鹅鸭戏水。不愧为江南鱼米之乡。

  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你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等。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会体验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故乡的物产是极丰富的,不说这里绝无仅有的历代王朝贡品——香榧,就是人们经常能吃到的东西,也别有一番风味:那一年四季都出产的笋——鞭笋、团笋、毛笋……再配上肉丝炒一碗家乡的年糕,便是最常见的待客点心了;还有山上长的罗汉豆,越冬的地瓜,都是孩子们最爱吃的东西。故乡的饺子也与众不同,它用一种嫩草挤出的汁和着糯米粉做成,裹成的饺子皮呈鲜亮的青色,所以叫青饺,吃起来爽韧而不粘牙,又透着特殊的清香,真是味美无比。

  正像某首歌中唱的:我的故乡山美、地美、水美,人更美,说起故乡的山水物产、风土人情来,真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尽。

  哦,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7:01: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在记忆深处消逝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看纸鸢飞翔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心灵上毫不犹豫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

  而如今,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在某一个角落,某些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当我猛然想起在那个忧伤的江畔,屈原饮恨投江,今天我们用龙舟去悼念;在那个繁灯的夜晚,我们吃着元宵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在渐渐离我远去了。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啃德鸡,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勃勃地赛龙舟……

  对于传统文化的逐步消逝,恐怕感到悲哀的不只我一个。但愿岁月的长河冲不尽她的繁华,还能给我们以滋养,留给后人一片思念,一片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7:02: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3: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