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不应只讲教材,而应该拓宽教材的广度和深度。这是我读完闫学老师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最大的感受。在以往的随堂课中,整节课我紧紧的抓住课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教材的挖掘。这样就造成了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个散乱的点,而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将这些散乱的点串联起来。在串联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联系、归纳、总结等多种思维的形成过程,也是夯实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闫学老师对教材的拓展不流于形式。她运用对比,将两个同类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畅谈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领略到了不同风景,并能够快速的抓住彼此的异同。以李白的《忘庐山瀑布》为例,在第一个板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想象欣赏瀑布的美。在第二个板块,出示徐凝的《庐山瀑布》,学生讨论:徐凝把瀑布比作白练,写出了瀑布什么特点?第三个板块,比较瀑布的不同之美,你更喜欢哪一种?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古诗的内容。但对于最后两句的精妙,学生很难体会到。所以闫老师运用了比较教学法,通过比喻的对比来感受经典。在这篇教学设计中,闫老师在后两个板块对瀑布类古诗进行了拓展,通过对比感受两首诗的异同。
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不只要备一篇课文,还要想想:通过这篇文章,学生还能了解到哪些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能够带领学生走到哪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