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3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备课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3: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文解读



张晓明



本文是作者莫顿·亨特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作者小时候体弱多病,和五个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了,可是又下不去,陷入了两难的可怕境地。后来照父亲所说,一小步一小步来,终于脱险了。作者从这一人生经历得到一个宝贵的经验: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篇文章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除上面所说的人生哲理,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探究,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比如从父亲的角度来想: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而是教孩子自己一步一步爬下来。细细体会,我们不难理解父亲这样做的用心。因为如果他上去救孩子,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是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而事实证明他做得很对。“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获得了成功,同时也获得了自信,这对“我”今后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家长的应该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应该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再从“我”的角度来想:如果这次是父亲将“我”救下来的,那么,“我”就会仍然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这对“我”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更不用说成为一名勇敢的飞行员了。所以,做孩子的应该自立,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



最后,再从几个朋友的角度来想:杰利虽然自己不能将“我”救下来,但他却喊来“我”的父亲,他是讲友情的,他才是真正的朋友。而其他四个孩子却把“我”丢在危险的境地里置之不理,还无情地嘲笑“我”,这样是极不正确的。所以,真正的朋友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全文先叙后议,前面叙述冒险、脱险的经历,为下文揭示主旨做了铺垫。文章的叙述周密,值得借鉴。为什么其他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石架,既上不去,又下不来呢?文章多处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笔。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见匠心。如:“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就为下文杰利叫来父亲埋下伏笔。关于悬崖,既说明其险,又说明险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代。



本文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婉转,心理活动描写生动细致,环境描写有效地衬托出人物的心理,值得揣摩和借鉴。



类似本文的文章有罗兰的《一个譬喻》,我们不妨加以比较赏析: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它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约一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到我还在那儿推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



我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帮我学了许多。但椅子只是一个过程,人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



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强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不难看出,从文章主题来说,这两篇文章都是讲的“自立”这个问题;从写作思路来说,都是先叙后议,从一件小事得出一个人生哲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3:33:00 | 只看该作者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







本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课文记叙部分是以时间顺序安排的。其中,“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是插叙部分。这部分也是伏笔。理解了这一点,对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这一类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另外,课文开头一段中“……都想找些新花样来玩”给读者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急切地期待下文。最后一段,悬崖脱险给作者提供了经验:对一切事物,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达到目的。整篇文章记叙顺序合理,语言周密,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似乎能办得到”,第一步成功,“顿时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领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感悟对于写作也极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再看五个孩子。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个孩子呢,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对一起玩的伙伴竟然如此,真够恶劣。(《名师导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3:33:00 | 只看该作者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朱芒芒 袁 源



字词教学:课前布置生学们写一段自己遭遇并克服困难的片断,尽可能多地运用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里的词语。课上请同学们交流课前写的片断,集体纠错。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用洗练、细腻的笔法,叙述了“我”在儿童时期的一次在悬崖上“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本文虽然只是一次历险记,但立意却很深刻,给人以启迪。学习本文可以从中获取战胜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克服,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



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请学生先速读课文,再让学生根据复述的要领,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让学生用复述加朗读的方法回顾课文,即课文中叙述部分由一个同学简单复述,对话部分由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深入研读:讨论相关问题:① “我”遇到了什么困难?② “我”是如何克服的?(3)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中的“我”战胜困难的经历?讨论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如小组合作,质疑解难,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合作成果。



3.重点品读课文最后一段,研讨课文题目的深刻内涵;评析课文中的人物(“我”、杰利、父亲、四个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品读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总结课文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让学生学习课文用一句简短、精练、形象的语句作为自己战胜困难的警示。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默读、朗读和复述训练的指导。默读要达到一定速度,每分钟读完500字。复述时让学生抓住基本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核心事件等。朗读训练要注意发音正确、停顿得当、读出重音、语调转换及速度的变化。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 莫顿·亨特



走一步:信心顿生



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走下悬崖:获得巨大的成功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于红英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



2.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二、教学实录



【片段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触动自己心弦的语句,结合着该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品评文中人物。



(学生找到欣赏的句子略,理解课题交流如下:)



生1:困难是逐一解决的,再大的困难,只要你肯迈出最初的一小步,你就会有今后的第二步、第三步……一直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前途就会很光明。



生2: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想办法,把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不停地坚持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能闯过去。



生3:“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父亲的指导下的下山做法。正是这一步一步的一路闯来,才使作者明白困难该如何面对,给了作者很好的人生启迪。所以,以此做题目,很醒目地告诉我们:人生路上,我们会一路走好。我也祝愿大家走好人生旅途,勇对困难,笑对困难,迎接人生路上的灿烂辉煌。



师:“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大家的解释令我惊讶,更令我激动。谁说我们是“初出茅庐,不曾谙事”?我们也能谈理想、谈人生,我们也有惊人的见解。正如大家所说,困难并不可怕,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师板书:困难一一分解解决)



师续引:困难的解决是靠人来实现。在解决困难的路上,有父亲、有杰利,还有其他小伙伴,对这几个人,你有什么看法?(评析文中人物)



生1:我最欣赏的是父亲。因为一般的父母见到自己的孩子处在危险的境地,就可能慌了手脚,会不顾一切地上去救助。但作者的父亲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极耐心地引导他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这种教育孩子自立的做法使我看到了一个聪明的父亲,因为在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父母不可能总伴你左右,大包大揽地全部替代,只能是害了孩子。



师:说得真好。可以说,在座的同学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母尽心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可是这份爱,这份情,对孩子的成长并不理想,适度地放手,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孩子受益一生。



生2:我喜欢杰利。因为他在别的孩子自私离去、不闻不问时,他却回家找“父亲”帮忙。可见,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生3: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杰利是一个值得交的好友,他就不应该把“我”独自一人留在黑乎乎的悬崖上,他难道没想到这样有多危险吗?



(紧接着,生2与生3展开了一场争论。部分同学也参与其中。在听了他们的一番争论后,教师适时加入)



师:假如杰利留下,问题会解决吗?



(有的说不能,有的说可以像他爸爸那样鼓励他大胆尝试。)



师:但是,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你处在困难中,你最渴望见到谁?是朋友,还是亲人?谁给你的力量大,安全感最强?



生3立刻站起来:老师,我明白了,杰利不是自私,而是有爱心。他知道在这漆黑的夜里,只有大人的救助、亲人的关怀,才能使“我”定下心来,以防不测。



(生继续评论)



生4:我不喜欢其他四个孩子。因为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不是真诚相助,反而戏弄嘲笑、漠不关心。如果交这样的朋友,我觉得实在是一种悲哀。哎!



师:是啊!我们做人可不能这样,要以诚相待,真诚互助。



师:刚才,大家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品评,有理有据,恰到好处。由此可见,本文除了引导我们要正确面对困难,警示我们一些什么呢?



生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同时还提醒我们交友要慎:困难面前见真知。(师板书:友情——真诚相待)



生2:事件还暗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只有正确的引导,才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师板书:亲情——正确引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领悟,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片段二】口语训练,以“我发现,我感悟”为话题,谈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悟。



师:同学们,我们分析了课文,知道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拥有了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真理。只有善于感悟,人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其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这种人生真谛。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拥有一双慧眼,谁最善于感悟。



生1:张海迪姐姐面对病痛的折磨,不言放弃生命,而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带来的众多的不便,成为中国当今一代名人。她那种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2:爱迪生一生有过许多发明,可是,每一项发明都遇到了困难,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他迎难而上,执著地探索。这种对科学的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



生3:我的好友王××,面临着母亲的无情抛弃,父亲的体弱多病,仍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承担起家里的一切,仍能靠自己的勤奋获得学业的优秀。她这种默默承担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使我很受感动。



师:刚才大家都能从某人身上发现亮丽的光环,从而鞭策鼓励自己,但我们的话题不仅仅停留在某人在困难面前的表现,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谈。比如:亲情、友情、真情等方面谈。同桌可以互相说说,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



生4:一次,电视上报道:一个十九岁的女孩,为了救助一个陌生人的性命,不顾家人的强烈阻拦,毅然把自己的一半肝捐献出来,拯救了一个家庭。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社会各界人。这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只要真情付出,人间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同学的抛转引玉,使得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发现,谈感想。)



师小结:刚才进行的口语训练时,老师惊喜地发现大家有一个优点:敢想,敢说。虽然说得还不够流畅,语言组织得还有欠缺,但大家并没有“沉默是金”,而是勇敢地站起来开口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今后的口语表达,我们会有更新的突破。另外,我还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的,生活的美无处不在,只要用慧眼去捕捉,定会发现美的真谛所在。



案例反思与点评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教育,强调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景的变化。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教学模式,注重新的人文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不仅要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更要教育他们具有怎样品格、怎样精神的人。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学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教学中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学语文就要学做人,语文教育是教文育人”(于漪语),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无疑给了学生许多的人生感悟,对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裨益。因此在课文的处理中,我特别注意了以下三点:一、课堂教学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这一设计目的,让学生能快速积累信息与处理信息,掌握复述要领,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为下面的深入阅读做好了铺垫;二、教学重点放在最后一段的品读感悟,让学生画出最有感触的语句进行赏析,进一步理解课题,从而端正学生对困难的态度。与此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品评文中人物,进而产生顿悟,悟出什么样的人格才是自己应该或必须具备的,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总之,这两点的设计,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充分挖掘了教材后,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于是我又以“我发现,我感悟”为话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至此,学生很自觉的将自己的思维由课内转向了课外。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教育资源的一种挖掘。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走出教材,走向社会,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找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从而将阅读文学作品的感悟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再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语文教学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在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同时,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特别是对于文学作品,学生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不同理解。这就更需要民主性,更需要发展学生的人格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学中,质疑解答、最后一段的品读、评析文中人物等环节,我就很注意调动小组合作的力量,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特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获得对文本内涵的全面理解,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点评



朱芒芒



于红英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给我们很多启发。这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教师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和人文因素,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统一。于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新的解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几个环节,如复述故事情节、重点品读课文最后一段,推敲课文标题意义、评析课文中的人物等,无不渗透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共同体验作者的人生经历,在更高层面上理解人生的意义。课堂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



二、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对课文重点内容的语言欣赏内容探究、学生共同推敲课文题目含义,到最后学生以“我发现,我感悟”为题的口语训练,其中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的活动,学生是在读课文,在学课文,同时是在学习语言。整个教学语文味足。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中得到提高。如,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活哲理,然后在具体交流。在重点品读课文最后一段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评价文中人物,学生可以自主合作,在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这堂课的教学还存在可进一步改进之处。这篇课文就阅读理解来说,难度不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开放度是否能开得大一些。于老师的这堂课,整体上是精心设计的,在局部一些环节上是非常开放的,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做得非常好,能不能力度再大一点,能不能在这方面再多走一步呢?要知道,学生通过这自主合作、探究能更好地把这篇文章内容化作自己的精神养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7: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