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探索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才能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对话应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教学《孔子游春》一课,在读了第八自然段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 “孔子为什么和弟子们谈水?目的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得出了结论:
师: 在孔子的眼里,水具有什么特点?
生: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师:实际上是谁具有的特点?
生:君子。
师:那孔子和弟子们谈水的目的是什么?
生:教育弟子们学习水的品质。
师:孔子教育弟子们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你对此有何看法?
生:这样说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
生:孔子善于教育学生,有方法。
生: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水中悟出道理,说明他充满了智慧。
生:孔子教育弟子循循善诱,再次说明他是一位著名的古代大教育家。
师:孔子的确是一位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这样的课堂“动”起来了,学生们“活”起来了,知识在他们的主动建构下洋溢着智慧的火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