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画中。同样,文章“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补充,让学生阅读文章更具有创造性。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孩子们独特的创造力,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孩子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为孩子们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中往往缺乏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缺乏对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产生对课文片面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在恰当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产生火花的碰撞,达到既能发挥其发散思维,也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创作能力。
一、课前背景补白,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每篇文章写作前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补白。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各种书籍、上网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文章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人物的身份、资历、性格特征等等的事实材料,再在课堂中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理解人物(事物)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使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课文。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一文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在课前搜索有关于月球的故事和月球的一些天文数据。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当老师提问:同学们课前了解了月球哪些方面呢?从哪儿知道的?
生1: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介绍有关登月的故事)
生2:月球上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里寸草不生,十分荒凉。(介绍月球的有关地形、地貌)
生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地球384400千米。半径1738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 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81.30。(介绍有关月球和地球的一些密切的关系)
……
当学生把自己搜索的资料都陈述出后,让学生再去阅读文章,并提出问题:“月球究竟有哪些不解之谜?”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把有关的问题整理出来。这时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文章,利用自己的学习过的阅读方法,在文章中进行圈、点、勾、画,并自觉地进行小组合作,把有关的问题整理出来进行讨论。通过学生查找有关月球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里面提出的一些有关月球之谜的问题,激发学生寻找月球之谜的新认识,提高学生探索月球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有了明确认识,老师在讲课中就能得心应手地讲读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就会主动学习。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都可以利用背景补白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质量。如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知识;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长城》可以让学生先了解颐和园、长城的历史背景;四年级下册的《普罗米修斯》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有关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情节;六年级下册的《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毛主席、周恩来两位伟人的身份、资历、事迹。通过引导学生对背景材料的补白,使学生更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课中创设个性补白的情境,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
李吉林老师提到“情境使儿童的言语有了充实的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有了生命力,使语言植根于儿童的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情境创设,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能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尽情发挥个性化的想象空间,喷发出极具创造性的潜力。
(一)创设再现生活情境进行补白
教师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播放精彩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补白,会深深吸引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求知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重现生活的情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进行补白,畅谈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
教学三年级《风筝》第三自然段第二至四句“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这部分就是介绍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孩子们学到这里是特别希望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放风筝的乐趣。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及时地在课堂中播放学生在操场上利用各种方法放风筝的情境,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笔者结合设置的生活情境问:“你们放风筝时,有比课文中的小朋友更好的技术吗?你有什么难忘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放风筝的经验,畅谈自己放风筝的优越技术,并在课堂中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接着,笔者就追问学生“当你放风筝成功后,你会跟同学说些什么话呢?”同学都尽情地说出自己放风筝后的感受,学生们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表扬同学放风筝的技巧。通过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再让学生进行补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课文潜藏的意义,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乐于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创设音乐情境进行补白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乐美妙音符中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好的音乐会赋予我们美妙的想象空间,让我们进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欣赏境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在文中巧配音乐引导学生补白,以独特的音乐情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因此,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收集了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系统诱导,再配上巧妙的,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展开想象翅膀,进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的教学片断
默读课文,思考:用“~~”画出老人为海鸥做了些什么?
师:海鸥的哪些细节让我们受感动?
生:老人把饼干丁……乐谱。
师:(幻灯配音乐出示“老人把饼干丁……乐谱)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你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什么?
生:我读出了老人非常关心海鸥。听到老人和海鸥在窃窃私语。
生:我读出了海鸥也非常喜欢老人。听到海鸥向老人道谢的话语。
生:我觉得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听到他们正在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对方。
……
【这里教师利用巧妙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闭眼想象老人喂海鸥的情境,再根据音乐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深情地朗读,不但能体会到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感情非常真挚,更能体现了老人对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互励互勉,共同成长的深厚情谊。】
师:老人为什么会时快时慢喂海鸥呢?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
生:因为老人喂得快,海鸥就飞得快,老人喂得慢,海鸥就飞得慢。
老师小结:看上去好像是海鸥在跟着老人喂食的速度时快时慢地飞。其实,是老人跟着海鸥时快时慢的飞行速度来喂食。你说老人了不起吗?
生:实在了不起。
生:小组中分时快时慢的速度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乐谱”,读后讨论“老人与海鸥各自会说什么话?”
师:老人与海鸥快乐融融,你是从哪里或哪些句子中可以体现出来呢?
生:朋友告诉我……像亲人一样。
【老师用较快语速带读“老人把饼干丁……乐谱”前部分句子,学生用较快的语速读后部分句子。然后,老师用较慢语速带读“老人把饼干丁……乐谱”前部分句子,学生用较慢的语速读后部分句子。给人有抑扬顿挫,音乐旋律的感觉,更能体会老人时快时慢喂食,对海鸥的关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配音乐全班朗读。
师过渡: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师板书:亲人
师过渡:老人已经好几天没来了,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配悲凉的音乐,学生和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
师:(幻灯片)把你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写。
海鸥说:“父亲啊!父亲, 。”
【这里的配音乐朗读更为精妙,通过配上伤感的音乐,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让学生写写海鸥对亲人的说话的补白,体会亲人离去的悲伤,使学生融入悲伤的情境中,更体会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确实很深很深,令人有不禁落泪的感觉。老师在这里并不需要太多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而是通过音乐来唤醒学生文章所表达意思的深刻理解。】
生动的语言、动情的音乐,令学生都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适当的时候,配上有价值的音乐,学生就如鱼儿得水,喷发出无限的想象力,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体验情境进行补白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很难融入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另一方面作者写作的年代与学生所在的年代也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不理解作者但是写作的时代背景。因此,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补白,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感悟的深刻影响。只有学生积累丰富生活经验了,才产生无限的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选择重组,结合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景,再进行积累内化成为自身的生活经验,达到深刻体会,大切大悟的感觉。例如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教师讲课之前让学生做实验,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教师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②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
通过课前学生亲手做实验的补白,让学生入乎其内,徜徉其中,化简约为具体,化委婉为直白,激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要完成一次成功实验并不简单,必须要所有参与的人员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思想感情。
(四)创设对话情境进行补白
对话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更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进行补白,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文章内涵的误解,并可以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深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的教学片断
在教学《荷花》中的“冒”字时,教师设计了以下一个片段: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他们是这么迫不及待地冒出来,就像我们小朋友使劲往外探出来,多么可爱呀!请你们想象一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呢?
生:我想看看岸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生:我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生:我想看看它周围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
生:我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生:我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
……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想象力真丰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啦,面对美丽动人的荷花,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生:荷花!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生: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碧绿的地毯上起舞,你那优美的舞姿令人陶醉。
生:荷花姐姐!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白姑娘,你浑身是宝,你把你的一生的美丽献给了人间,献给了大自然,你真了不起。
……
教师通过创设“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和“你想对它说什么呢?”这两个对话情境,让学生与荷花进行对话补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生活与文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回答出一句句富有情感的话,达到与文章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三、课后延伸补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省略号处、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适当的口头补白或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学《秋天的雨》的第二自然段结尾处的省略号,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补课文的空白,认识排比句的作用,并作下面的一个小练笔。
(1)在我们花仙子的身边还有 。
(2)秋天的雨把 色给了 , 像 。
又如第七册《去年的树》中,老师从文本内容入手,让学生体会鸟对树的真挚情感。出示了如下的补白练习: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似乎在说:“
。”
(2)接着,鸟儿看到灯火点得正艳时,仿佛想起了:“ 。”
(3)唱完了,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他似乎在说:“ 。”
在其它课文中留有许多开放的空白点。例如:文中出现的小泡泡,里面含有学生丰富想象的空间,教师要灵活地利用这些滋生点,设计合理的补白对话,拓展和提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不一,课堂中的教学补白也各有特点,形式多样,文本中蕴含大量的拓展方法、补白方式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教师应挖掘各种具有启发性的个性补白,通过各种手段对文章中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拓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拓展文章丰富内涵,让学生喷发出想象的无限潜能,实现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课堂教学境界,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焕发生机,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