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6 12:58:00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只有一节课,为了赶进度,我上了新课《七月的天山》。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一提起天山,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小时候看的小人书《七剑下天山》。在那片古老的雪峰上,盛开着千年不遇的天山雪莲,隐藏着身怀绝技的武林侠客,流传着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天山”二字,已经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自然之花就绽放得越为浓烈。
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字词比比皆是,可谓字字珠玑,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对于这样的一片美文,如何依照自读课文的要求只在一课时的时间内既解决大量的生字词,又让小朋友们赏读品位文字,对于我们苏北的小朋友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能完成,还是要试试看。
首先,在师生问好之后,我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将小朋友们带入既定的教学情境: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既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有汹涌澎湃的大海,既有一马平川的草原,也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上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老人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一遭,这节课,我们将来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接下来,同学自读课文,要求对照拼音,将生字读准,将句子读通,较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读后检查同学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颇多,如:矫健、断壁悬崖、饮马、绚烂、白皑皑,自由读,提读,教师带读,分组读。总算将生字词障碍扫清了。
这篇课文的插图很小,而且不能充沛地展现天山的美,为了让同学更好的领会,我进行了范读,要求同学心到、眼到、手到,边听边考虑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划下来。
四年级的同学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不太强,读完后我问同学作者在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举手的人竟然寥寥可数,无奈,我还是带领同学逐段找了一下。可能是我没有充沛将同学带领到课文的意境中,大局部同学无精打采,个别同学小朋友做小动作。现场气氛实在糟糕,令我十分沮丧。或许,还因为是下午的原因,小朋友们都累了。
想像教参上的教学预计那样带领小朋友们赏析诸如“抛起水花”“银白的水链”之类的佳词妙句是不可能的了,教室里一时间成了我的独言堂。我自身也感到十分棘手,十分困惑,是不是好词好句一定要赏析一番才干内化到同学的脑子中去呢?我们的散文教学中有好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难道一定要把它表达出来吗?这样生硬地解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硬着头皮终于把课文从头到尾过了一遍,让小朋友们再读,边读边划下自身喜爱的语句。好了,读完了,全班进行交流,这时班级里的气氛突然活了起来,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唯恐老师忽视了自身。趁热打铁,我问小朋友们天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有的说野花,它五彩斑斓,满山遍野;有的说塔松,密密麻麻的枝叶之间只能漏下斑斑点点的日光;有的说小溪,它清澈见底,藏有活泼可爱的小鱼……
我再浓缩了一下,要求大家用一个字来形容七月的天山,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美!”我说:“是啊,这单元里我们跟随作者们来到了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一般的----洞庭湖,有着奇异的石钟乳和石笋-----双龙洞,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国可真是----美!”
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为了进一步学习文章中的佳词妙句,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摘抄《七月的天山》的好词好句,做一篇读书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