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陈毅探母》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毅探母》教学设计1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陈毅探母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4、过度:陈毅,是一位元帅,国内外知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外加家。他对带自身的母亲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同学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   )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   )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     )。一进家门,就(     ),还替母(     ),他是一位(     )。
  (板书:孝顺)
  (四)安排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
    教同学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  母亲    多少   应该    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   )进家门,陈毅(   )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    )地(    )。
    (2)陈毅元帅(    )多岁了,还替母亲(    )。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   )   小(   )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同学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  故   乡   今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同学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同学描红。
  (三)安排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
      言字旁(           )
      人字头(           )
   2、誊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赶回
               细心询问
     11、陈毅探母          孝顺
               洗衣
               应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陈毅探母》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陈毅)
  一、导入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去了解一下有关陈毅爷爷的生平事迹,谁来给大伙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补充介绍,陈毅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内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2年1月16日病逝。
     陈毅不只是个优秀的领导人,还是一个懂得尊敬孝顺长辈的人。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陈毅探母
   1、师:揭示课题,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探是什么意思?(探:探望,看望的意思)
    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渎情况:
    母 元 故 乡 少 今 应 该
    母亲 元帅 赶 故乡 看望 细心 询问 病情 洗衣服 谈家常 从小到大 今天 应该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赶”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赶”字?
    课文中这里用“赶”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在这里说明陈毅听说母亲病了,很着急,很想早些见到母亲。)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陈毅好不容易赶到家,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文中哪些词语表示出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一……就”、“拉着……”、“细心的询问”)
    句式训练:“一……就”,表示了陈毅很着急,你平时急着干某事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谁来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询问完母亲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齐读第二句话。(洗衣服,谈家常)
    这两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不,同时做的)
    师:对了,两减事可以同时进行,我们就用了“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下面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平时的活动中,哪些事可以同时进行?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谁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学习最后一段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现了他的孝心。母亲可感动了,听听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分角色)
    评:你认为这个同学扮演的这个母亲(陈毅)象不象?为什么?
    从母亲(陈毅)的形象,语气和心情来引导读出角色说的话。抓重点词:
    也……还……快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的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母 元 故 乡 少 今 应 该
    母亲 元帅 赶 故乡 看望 细心 询问 病情 洗衣服 谈家常 从小到大 今天 应该
  2、复习课文:
   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背诵课文
   同桌分角色扮演课本剧
  3、学习生字
   母:独体字,共5画,母亲,母校,母爱,家长
   元:上下结构,“二”+“儿”,共4画,单元,元年,元旦,元帅
   故:左右结构,“古”+“反文旁”,共9画,故事,典故,故乡,故土
   乡:独体字,共3画,故乡,同乡,乡村,乡土。注意和绞丝旁的区别
   少:上下结构,共4画,多少,减少,少许,少有
   今:上下结构,共4画,如今,今后,今天,今年
   应:半包围结构,共7画,应当,应该,应有尽有
   该:左右结构,共8画,应该,该地,该校
  课后拓展:找一找,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知道的有关名人孝敬家长的事迹。
  和:事例一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身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示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二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接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哀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陈毅探母》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释题引思,激发阅读欲望。
  1、出示陈毅画像:(1)这个人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2)教师简单介绍陈毅生平。
  研讨1:陈毅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者从照片入手,让同学直面人物,明确对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这里出示陈毅画像并作人物的生平介绍,拉近了教材人物与同学之间心理距离,对激同学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铺垫作用。
  2、揭示课题,同学质疑。(1)板书课题,指导同学读课题。(2)让同学针对课题质疑:由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3)小结:什么叫探母?陈毅为什么要探母?怎样探母?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研讨2:学贵有疑,有疑才干发生阅读欲望,围绕课题进行释题考虑,引发疑问,有助于同学明确阅读的方向性与目的性。
  (二)认读课文,理清文脉,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自由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1)同学自由读课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复练习。
  2、检查认读,和时纠正。(研讨3)
  3、整体掌握,课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情?(研讨4)
  研讨3:读通读顺读正确,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本环节设计充沛调动同学的自主性,反复认读,在同学的相互交流中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同学在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中读好课文。在其基础上和时检查反馈,对同学在先期的自主矫正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作用。
  研讨4:整体掌握是阅读教学第一回路的首要环节。从整体上掌握课文大意和理清课文围绕大意所作的段落布置,对后期的深入精读理解课文具有统率和铺垫作用。
  (三)品读析句,精读感悟,领会课文情感
  1、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同学自主认读,小组内相互交流。
  3、大组汇报,重点品读(结合同学汇报,相机出示下面句子)
  (1)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可结合图1指导同学理解朗读)
  (2)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长。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可结合图2协助同学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
  研讨5:浓浓的感情是*文字来传送的。感悟情感必需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本环节的设计让同学整体通读课文,找出自身对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这是对同学个性阅读的尊重。在此基础上,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充沛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送。
  (四)联系生活,个性解读,升华课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相互交流。
  3、指文大组交流。
  4、自主选择,小组合作,扮演陈毅探母。
  5、模仿陈毅,回家做一件孝敬家长的事。
  研讨6: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要建立在同学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本环节的设计,把对课文的理解与同学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同学对课文深层次理解。让同学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进行课本剧扮演,既理解升华了课文的情感,也引导同学在模拟的情境中实现文情向同学的有效迁移。最后,把同学的视野引向生活,让同学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
  总评:
  阅读活动是多感官参与的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阅读活动的主体是同学,只有让同学在“阅读之水”中才干学会“游泳”,或学到其中“酸甜苦辣”。本公开课教案,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敬母之情为目的,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实践性:教学全过程始终以认读为主线,在读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初读课文,反复练习,自主矫正,精读课文,品词析句;升华情感,演读结合,都将阅读的实践性演绎得恰到好处。
  2、主体性:同学是阅读的主人,各个环节的设计均能做到“目中有人”,围绕同学的活动进行设计,让同学自主解决问题,当同学解决不了时教师和时弥补。使教师成为同学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释疑者,激励者,还原了同学的学习主人地位。
  3、层次性:教学环节逐步深入,使同学均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状态下,逐步深入学习。整个过程设计依照初读——释题——初读——精读——升华,这样的层次逐步上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4: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