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 11.(原创)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你知道上图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2)图片体现了该领导人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有学者评价:他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如何理解该学者的话? 【解析】考点:图片是苏联青年参加大垦荒。(1)(2)两题考查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改革。(3)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和失败的原因。掘墓人是指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人是指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1)赫鲁晓夫 (2)农业改革 (3)“掘墓人”指的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原创性。 “守墓人” 指的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体制。 12.(2009年1月肇庆市)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学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各国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特点回答。 (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个人作风的影响。 13.(08潍坊市)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一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了苏俄经济政策的演变以及赫鲁晓夫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进行的改革,注意把握政策演变的原因。 (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措施:开垦荒地。 认识: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业生产及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最终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三、综合探究题 14.(原创)邓小平指出:“初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对比新经济政策,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2)二战后,苏联的改革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3)20世纪,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努力消除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请查阅相关资料: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的不同、二战后苏联改革失败给中国带来的启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顺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短期内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革适应;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3)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