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1 11:33:34
|
只看该作者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明白了我们的忧虑,他把我们这群孩子聚集在一块儿,对我们说:“咱们都是山里的孩子,你们都常常上山下田,孩子们,你们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儿呢?”
不会开花的草儿?我们想来想去,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的,其实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朵啊。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塍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孩子们,不论我们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都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的。。
于是在春天里,我常常感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长成一朵花,长成一棵树该多好,可惜的是,现在的事实是,太多太多的孩子,降临这个世界以后,就被父母、被家族、被学校、被老师、被社会赋予了太多太高的清晰的要求和成人预设的目标。流传甚广的谬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许多孩子引进了教育的沼泽地。
我总是这样想:教育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充满阳光的土壤,而绝不应该是一把锋利的剪刀。家庭,应该是孩子们最欢乐、最温馨的港湾。可是……
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怎会有这么多的“不能”、“不准”、“不许”,它们象绳索一样捆住了孩子们的手脚,象囚笼一样束缚了孩子的行为,更严重的是,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使本该自由成长的孩子们丧失了童年的许多许多快乐。
凌志军先生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的再版序言中有这样一句激愤的话语:我们的孩子们,肯定是全世界受到关爱最多,但却得到快乐最少的孩子。
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能不能不要过分地去苛求尚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家长能否不要总拿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观察孩子们的今天,甚至在寻找孩子的过去,我们是否应该拿起望远镜,登上高处,去瞭望一下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很多人都渴望帮助孩子们走向成功,但很多人尚没有真正认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理念的内涵。甚至有好多人认为,既然“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那就应该花大力气去“挖掘”,这样的认识完全错了。
我对“金矿理念”的理解是:
每一个孩子是如此的不同,承认差异应该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应该用敏锐的教育眼睛看到孩子们的个性强势潜力,用相当的教育智慧帮助与引导孩子们强势潜能的顺利发展,并竭尽全力帮助孩子们这种强势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心中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极大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孩子具有各不相同的智能组合在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要坚信,无限的期盼与足够的耐心绝对是一种强大的引导力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呵护和内心赏识每一个孩子,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帮助孩子们潜能的发展,以母亲般的爱心和滴水穿石的耐心等待孩子的进步,让爱的力量和无处不在的引导与孩子伴行于成长的道路上。
列宁曾这样教导我们,“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更加坚信,只有生活在热腾腾的情感影响之中的孩子,才会有阳光的心态,有人生的七彩梦想,有一步一步坚实向前的寻梦行动。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被调动起来以后,一定可以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我们可以确认,有良好教育质量的学校,其基础一定是爱生文化洋溢的学校。
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东方的孩子与西方的孩子一样,当他们诞生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睁开双眼,他们欣赏着世界万物的五彩斑斓和个性差异,双眼中透露的是无限的惊奇、好奇。当他们牙牙学语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学习与疑问,问题一个又一个从他们口中吐出。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难堪的事实,在东方孩子的生命发展中,伴随着学历的升高,孩子们的知识在越来越多,但他们的问题意识在逐渐淡化,质疑能力越来越弱,为什么?为什么?因为我们忘记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制造汽车和培养学生绝对是两个方向。可是,“一刀切,齐步走,标准化”的模式使孩子们没有了个性化的思维,没有了个性发展的空间与自由,渐渐的,在众多的“规范”约束和“标准化”的制约下,一个个独特的孩子们变成了“规范发展”的“标准件”。久而久之,孩子们没有了生活的真实体验,学习变成了读教科书,甚至变成了做习题、记忆文本内容,教育变成了简单的行为与技能训练。“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成了国人心中难解的结。
我常说,没有梦的生活是枯燥的生活。春天里,万物萌生了,自然界万紫干红。我们渴望着,我们的孩子们,每一个孩子能不能象一朵花,一棵树,在春天里拥有自由、舒展的心灵,拥有滋生无限梦想的童年生活呢?能不能个性化、优势化发展呢?
江苏省天一中学 沈茂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