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图画书《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班级读书会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22:4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改资料 五年级图画书《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班级读书会纪实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博陆中心小学 姜晓燕
一、内容简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亚默的阿富汗小男孩,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美丽的巴格曼村,这里盛产美味的水果。这年夏天水果成熟了,亚默第一次和爸爸一起到镇上去卖水果,代替上战场的哥哥给家里人帮忙。镇上的热闹吸引着他,他独自带着小驴子去卖樱桃有着稍许的害怕。但幸运的是后来终于有人来买他的樱桃,并且“全都卖完了”。此经历让亚默渐渐“长大了”。卖完水果后,爸爸送给亚默一只雪白的小羊,亚默给它取名叫“巴哈尔”,是春天的意思。可是,战争的影子始终笼罩着亚默他们的生活,这年冬天,巴格曼村在战火的侵袭中消失了……

二、阅读要点

1.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又是一个安静而荡人心弦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战争”,但是通篇没有半点对战争场景的正面描写,作者只是在静静地叙述小男孩亚默平静的生活,极尽铺陈之力把生活中的欢喜和幸福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在主人公的表情上得到充分展示,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主人公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即使在战争中,巴格曼村里人的乐观与坚强。

2.故事通过最普通的“小人物”做的“小事”来表现主题、打动读者,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功力。

3.本书的图画柔美、恬淡、宁静,作者运用色调和明暗表现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色彩随着小男孩亚默情绪的起伏而变化。

4.故事中爸爸为亚默买小白羊的情节设计是十分精彩之处。亚默给小白羊取名为“巴哈尔”,意思是春天。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哥哥说过明年春天会回家。“巴哈尔”表达的是亚默的期盼:“哈伦哥哥,快回家吧!家里多了一个新成员呢!”这一情节安排,既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同时也留下了牵动读者心神的有力伏笔──当冬天来临,巴格曼村被战火摧毁时,柔弱而美丽的小白羊将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5.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个悲剧,其主题在于控诉战争、祈愿和平。在图画书的封底,画着小男孩亚默一家的全部成员(除了上了战场的哥哥哈伦):妈妈抱着弟弟坐在小驴奔巴的背上,爸爸右手牵着奔巴,左手牵着亚默,而亚默则牵着他心爱的小羊。这幅画令人心动、引人遐想。亚默一家像是在凝望着被摧毁的村庄,又像是在向他乡流浪。这是作者以这幅封底画表达自己的真挚而强烈的愿望──在巴格曼村被战火摧毁之后,他们安然无恙,希望他们走出战火,重建美好的家园!

三、阅读进行时

这是一本有着安静阅读魅力的图画书,因此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静静地通过欣赏图画,感受故事,进入阅读的世界。读完后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聊一聊这本书:

(一)话题构想

以“敲响希望的钟声”为师生聊书的总话题,又分支成“这里的村子最美丽”“战争带来了什么”“希望就在前方”三个子话题。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的阅读学习更有系统,教师也可以围绕主话题设计多元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聊之有法、学之有序,避免阅读活动的随意性。

(二)话题展示

“这里的村子最美丽”

目标:从不同的角度看文本

师:在小男孩亚默的心中“我的家乡”巴格曼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你在阅读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分美丽呢?请结合书中的内容来说一说,可以是一副画,可以是一段文字。

生:春天来了,巴格曼村开满了李子花、樱花、梨花、开心果花,到处是一片花的海洋,我觉得美不胜收。

师:你是从书中的一幅跨页的图画中感受到的美,像这样的图画在书中还有很多,比如水果成熟,大家在果园里采摘的画面。阅读图画书,就要学会欣赏图画,这很重要。

生:我在读到这段话时,感受到“到了镇上,绵羊集市已经开始了,到处都很热闹。卖炒豆子的大叔叫卖。烤羊肉串和烤面包的香味、地毯和书的气味……”,觉得那里的集市很繁荣,很有生机。

师:听出来你通过阅读文字,对那里充满了向往。是呀,简单的文字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文字的力量真大啊!

生:我觉得人们的心很美,那个失去一条腿的大叔在吃着买的樱桃,对亚默说:“甜甜的,又点儿酸,还是那么好吃!巴格曼的樱桃世界第一!”我想酸酸的、甜甜的樱桃我们都吃过,但是味道是“世界第一”,肯定是种善意的夸奖,因为大叔对那个美丽的地方充满了感情,人们都很淳朴,这是一种美。

师:说得真好。用心地体会到了人物语言中蕴含的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会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更多地从怎样阅读这一角度来教学生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态度。当我们引导学生从图画书的文本出发,学着从图画、细节、人物等不同的角度来感受“世界上最美的村子”时,就使他们的阅读有了一种正确的方向──静静地阅读,读出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在图画和字里行间去体会故事中描述的景美、人美、情美。这样的聊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语言合适地表达出来,并言之有据。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战争带来了什么”

目标:用多元的读写进行文化学习

师:作者小林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但是在他柔美、安静的笔调下,我们也看到了隐藏在其间的战争阴影,比如在图画中经常出现的背着枪支在街上巡逻的战士。让我们深入地来谈一谈战争给巴格曼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生:带来了毁灭,巴格曼村被战火摧毁了。

师:小林丰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1995年,那时这个地区的内战已延续了15年,15年间我们难以想象像巴格曼这样的村子消失了多少。但是,有一个数据我们应该来看一下:(出示)“战火在阿富汗蔓延,超过500万人离开被损毁的家园到国外避难。”

生:还带来了无边无际的痛苦。一方面是和亚默家一样原本美满的家庭失去了亲人的痛苦,另一方面是战士在战场上的痛苦。就像王昌龄在《从军行》里写的那样:“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这首属于中国的古诗用在这里太棒了,你能再为大家朗诵一遍,让大家在你的朗诵中感受战争带来的同样的祸害吗?……一首诗,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战士的思乡之情。假如你就是亚默的哥哥哈伦,你能结合自己阅读到的有关战争的材料,加上想象,把见闻、感受写信告诉亚默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22:49:46 | 只看该作者
(学生作品)
一封家书
我亲爱的亚默弟弟:
你好!
离家已有两个月了,你长高了吗?记得离开的时候是夏天,现在已是秋天,看到天上的大雁,我就特别想你,想爸爸妈妈,想得不得了。
我现在的连队是第一连,年龄在连队里排行第二,大家却幽默地叫我“哈伦老弟”。我有一杆枪,把它擦得很亮。但是我不敢开枪,因为我怕真的走火射击到别人。为此我总是遭到连长的责骂。昨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村子,在那里和敌人打游击战,我最好的朋友巴利在战争中右臂受了重伤,流血不止,还发着高烧。他说:“我快不行了!”我告诉他:“一定要活下去!”是的,我们要活着回家!
你不用担心我,我想战争肯定不久就会结束了,我就可以回家了。连长跟我们说:“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所以我会更勇敢,请帮我照顾好爸爸妈妈,和我们的小弟弟。
我会求上帝保佑我们!
                                                   哥哥:哈伦
                                                     11月8日
和学生谈论“战争”,考虑到他们对此内容的“距离”,预设的时候就要准备不同的拓展资料,例如战争数据、战争评论、视频资料等,把图画书的内容与现实的内容联结起来,突显讨论话题的时代意义,让学生明白阅读并非与生活脱节。
图画书之所以适合在班级读书会阅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它在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的位置和姿势能够传达他们所参与的事件的信息,就像剧院中优秀的舞台演出一样。结合阅读、讨论、写作等多元能力的训练,以邀请学生加入故事的方式,让他们进入故事中人物的角色,将心比心地进行创作,表达对战争的感受,同时发展学生的使用搜集到的信息的能力,形成一种阅读的文化。改变了聊书过程中出现的枯燥、呆板、沉闷的局面,还给阅读讨论以无限的乐趣,学习的张力。
“希望就在前方”
目标:真心体验蕴含的情意
师:在《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故事的结局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是呀,因为战争,有多少人上了战场再也回不来?有多少美丽的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又有多少像亚默这样的孩子,本应快乐地成长,却不得不经历这些提心吊胆惊心动魄?试问“故乡、家园,什么时候才能重新成为‘世上最美的家乡’呢”?
生:要等到地球上再也没有战争的那一天。
师:这也是亚默和我们共同的期盼。(出示:《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封底图)亚默一家人行走在路上,他们各自心里有着怎样的憧憬和向往呢?请选择一个人物,用简短的话语写下来?
学生作品──
(亚默的爸爸)“到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去,重新开始我们的新生活,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亚默的妈妈)“只要我们活着,就有希望!”
(亚默)“我永远不会忘记巴格曼,它永远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村子!”
(小白羊)“和主人一家幸福地生活,长得胖胖的,生很多羊宝宝。”
师:战争虽然残酷,但是它教会了我们去爱惜生命,珍惜生活,珍爱和平。相信和平的未来,就在希望的前方!
在班级读书会上,阅读的理解和感受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我们不是教学生理解感受的结论,而是去教理解感受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班级读书会的深入阅读的孩子是这样读图画书的:在文本创设的空间里,借助留白,自主地读出其中的好东西来。图画书中的“巴格曼村”被战火摧毁了,但是孩子们心中的“巴格曼”却如亚默一样永远存在。因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最美丽”的愿望。这就是我们和学生一起阅读这本书留在孩子们心中永恒的东西,弥足珍贵。在阅读、书写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们认识到要爱护国家、人民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国民身份的认同感。这正验证了这句话:“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
备注:《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曾获1996年度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富士电视奖,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图画书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12: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