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 一封家书 我亲爱的亚默弟弟: 你好! 离家已有两个月了,你长高了吗?记得离开的时候是夏天,现在已是秋天,看到天上的大雁,我就特别想你,想爸爸妈妈,想得不得了。 我现在的连队是第一连,年龄在连队里排行第二,大家却幽默地叫我“哈伦老弟”。我有一杆枪,把它擦得很亮。但是我不敢开枪,因为我怕真的走火射击到别人。为此我总是遭到连长的责骂。昨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村子,在那里和敌人打游击战,我最好的朋友巴利在战争中右臂受了重伤,流血不止,还发着高烧。他说:“我快不行了!”我告诉他:“一定要活下去!”是的,我们要活着回家! 你不用担心我,我想战争肯定不久就会结束了,我就可以回家了。连长跟我们说:“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所以我会更勇敢,请帮我照顾好爸爸妈妈,和我们的小弟弟。 我会求上帝保佑我们! 哥哥:哈伦 11月8日 |
和学生谈论“战争”,考虑到他们对此内容的“距离”,预设的时候就要准备不同的拓展资料,例如战争数据、战争评论、视频资料等,把图画书的内容与现实的内容联结起来,突显讨论话题的时代意义,让学生明白阅读并非与生活脱节。 图画书之所以适合在班级读书会阅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它在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的位置和姿势能够传达他们所参与的事件的信息,就像剧院中优秀的舞台演出一样。结合阅读、讨论、写作等多元能力的训练,以邀请学生加入故事的方式,让他们进入故事中人物的角色,将心比心地进行创作,表达对战争的感受,同时发展学生的使用搜集到的信息的能力,形成一种阅读的文化。改变了聊书过程中出现的枯燥、呆板、沉闷的局面,还给阅读讨论以无限的乐趣,学习的张力。 “希望就在前方” 目标:真心体验蕴含的情意 师:在《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故事的结局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是呀,因为战争,有多少人上了战场再也回不来?有多少美丽的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又有多少像亚默这样的孩子,本应快乐地成长,却不得不经历这些提心吊胆惊心动魄?试问“故乡、家园,什么时候才能重新成为‘世上最美的家乡’呢”? 生:要等到地球上再也没有战争的那一天。 师:这也是亚默和我们共同的期盼。(出示:《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封底图)亚默一家人行走在路上,他们各自心里有着怎样的憧憬和向往呢?请选择一个人物,用简短的话语写下来? 学生作品── (亚默的爸爸)“到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去,重新开始我们的新生活,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亚默的妈妈)“只要我们活着,就有希望!” (亚默)“我永远不会忘记巴格曼,它永远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村子!” (小白羊)“和主人一家幸福地生活,长得胖胖的,生很多羊宝宝。” 师:战争虽然残酷,但是它教会了我们去爱惜生命,珍惜生活,珍爱和平。相信和平的未来,就在希望的前方! 在班级读书会上,阅读的理解和感受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我们不是教学生理解感受的结论,而是去教理解感受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班级读书会的深入阅读的孩子是这样读图画书的:在文本创设的空间里,借助留白,自主地读出其中的好东西来。图画书中的“巴格曼村”被战火摧毁了,但是孩子们心中的“巴格曼”却如亚默一样永远存在。因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最美丽”的愿望。这就是我们和学生一起阅读这本书留在孩子们心中永恒的东西,弥足珍贵。在阅读、书写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们认识到要爱护国家、人民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国民身份的认同感。这正验证了这句话:“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 备注:《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曾获1996年度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富士电视奖,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图画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