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勾划作家生卒坐标线。在比较中,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于是,我在教室墙壁上勾划了一条时间坐标线。将作家按生卒年代张贴在相应的时间线上,坐标线的上面是国内作家,下面是国外作家。这样,不仅谁大谁小一目了然,而且加强了国内国外作家的横向比较,学生认识更加立体。(如图2)
图2
(二)探索课堂类型
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这是我们教师所倡导并遵循的重要原则。“作家中心”也当如此,探索一些较有实效的课型,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为其课外阅读扫除障碍,提高效率,奠定基础。更为老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可借鉴的有效策略,就需要一些比较成熟的课堂类型。笔者经过一年的实践,大体探索出了以下6种课型。
1.作家出场课。确切地讲,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课,它只是在课内阅读中安排一个环节,让作家出场。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作家的认识大都始于具体的文学作品。比如新美南吉,学生就是从课内阅读《去年的树》开始认识的,然后课外阅读《小狐狸买手套》、《白蝴蝶》等,渐渐喜欢上这个作家,再去找更多的他的书来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学生从课内阅读中习得方法,而在课外阅读中,则是迁移方法,展开阅读;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又反过来印证和提升课内阅读。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课内阅读中,在课前,或课尾,或课中,有必要把作家请出场,跟学生打个照面。开启一扇“作家中心”阅读的大门。
2.作家推荐课。该课是在作家出场课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时间推荐作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家的初步认识,从而对其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推荐内容大体包括个人生平、社会贡献、后人评价、典型作品等。
课例:《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竞猜导入
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至目前是唯一的。她是谁呢?
二、全面推介
1.出示萧红画像。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萧红的神情,你发现了什么?
3.介绍萧红生活的年代,及个人生活经历与文学成就。
4.推介萧红的作品
师: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这本书叫《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就节选自她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
我们说,一旦学生对某一作家的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教师就可趁势开展以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学生对于某一位作者的了解不再是单一和平面的,因为在对其不同文体的阅读中,使得作者及其作品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丰满了、立体了。
3.读物推荐课。当学生作家的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时,教师就可以开展读物推荐。许多作家的作品等身,对于他们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不同的推荐方式。比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时,我还与学生共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4.阅读指导课。通过教师激趣,结合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提示阅读的门径,采取“以一篇带一本”的方法进行。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阅读。从总体入手,迅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再按“篇→段→句→篇”的程序训练。
课例:《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一、交流:《冬阳 童年 骆驼队》学后感受。
二、诵读:你最喜欢的片段。
三、交流:哪几个句子让你感受到“傻”?
四、简读《城南旧事》。
1.以诗的形式出示《城南旧事》目录。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猜测每个故事内容。
4.快速浏览自己喜欢的故事。
5.交流:你看到的傻事?
五、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片段。
5.交流汇报课。交流汇报课主要检查学生对某一作家主题的阅读情况。基本流程为:明确活动要求→学生专项汇报→评选优秀学生。汇报的形式尽量丰富多彩,可以表演,可以朗诵,可以竞猜等等。这类课,往往是学生最活跃的,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一丁点发现都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交流课上畅谈。比如德国不但有格林兄弟,还有豪夫,但格林兄弟长寿,豪夫英年早逝;又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原来是安徒生根据他朋友的一幅画创作的;再比如王尔德《快乐王子》中提到的小女孩与安徒生所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像等等。学生还自编自演《快乐王子》。
6.艺术研讨课。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走向宽厚,艺术研讨课是最为重要的课型。学生在上述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中,积累了众多对作家的零碎的认识。如何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形成系列,提升认识,就要依托艺术研讨课。在这个课上,有时可以研讨一个作家,有时可以研讨多个作家,尤其是一些类似作家(例如安徒生与王尔德)。通过研讨,逐渐了解作家的艺术特色、个人爱好、他喜爱的创作题材、所处的时代和他作品的关系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