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5 08:12:00
|
只看该作者
二、激趣引思: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
1991年秋,二十出头的徐斌作为最年轻的选手参加江苏省首届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执教内容是难度很大《万以内数的读法》。说它难教,是因为整堂课不用笔算,只用口读,上不好,容易陷入枯燥单调的泥潭。在教学设计时,他动足了脑筋。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他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数位排队""数字站队""击鼓传花"等游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整堂课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他也无可争议地获得了一等奖。
1999年4月,他大胆尝试给二年级学生上数学活动课――我国古典难题《鸡兔同笼》。
首先,他出示颜色鲜艳、形象生动的兔子和鸡的实物图,唤起儿童相关的生活经验。
接着,在让学生大胆猜想充分估计了笼子里鸡、兔可能有的只数后,教师问:"我们在美术课上画过鸡和兔吗?""画过!"在孩子们的齐声回答声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出了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鸡和兔。教师话锋一转:"现在我们来画画数学画,不过数学画不用这么麻烦,怎么画就最简单?"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小朋友围绕"简单"二字做起了文章:"用''表示头"、"用''表示腿"、"有两''表示鸡"、"有四''表示兔"……,不久鸡和兔的数学画就定稿了""(鸡)、""(兔)。教师适时引导:"应该先画几个头?""5个!"学生兴趣盎然地边说边画了5个"","那么画腿时怎样画既快又不容易出错呢?"同学们开展了讨论,最后交流得出:可以先画5只鸡,有10条腿,还多4条腿没画,再两条两条地添上去。"那能不能先画兔再画鸡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们又开始了新的思索与探究。结果令我们瞠目结舌的是:全班同学几乎都能用这种"数学画"求出鸡和兔的只数,而这正是我们在辅导高年级学生时一再强调却仍令他们感到万分头疼的抽象的"假设5只都是鸡……"。
然后,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课件中设计了交互界面(鼠标拖动演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机准备了"先画腿,再套头"的备用方案。
最后是验证小结。验证结果后小结时介绍"假设"的画图思路。
这一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从学生为主体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来看,这又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应用与反思,不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凡是听过徐老师课的学生都说喜欢上徐老师的课,说他的课有意思、好懂。徐老师常说,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趣味学习是儿童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日常教学、赛课活动和多次公开教学中,他总要设计一些趣味练习,或做一个游戏,或穿插一则故事,或举行一次小型比赛,他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讲故事和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他总是恰如其分地表扬学生,"你的办法真好!"、"你真聪明!"、"你想的办法老师还没有想到!"他把学生带进了数学乐园!
三、互动生成: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
虽然徐老师的数学教学不断得到专家及同行的赞许,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结合新课程改革,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用崭新的理念和鲜活的实践不断滋养着自己,使自己永远站在改革的前沿。
新世纪伊始,徐斌的教学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他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效和互动生成。对此他是这样进行阐释的: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者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正如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吴刚平教授所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
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即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烧中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认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不是学习陈腐僵化的数学。正如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在谈到数学课程改革时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