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课评课 激活品社教学的生发点,焕发学生学习活力
——全国小学品德优质课观摩活动心得
湖州吴兴区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孟平萍
11月6日到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北武汉市举行的全国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展示活动。整整二天的课程,30节课的光盘资料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上课老师的精彩演绎,让我感受到做为一名品德老师要有丰厚的地理知识,有深厚的历史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新闻和热点。听了评课专家们的精辟见解,更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学生、教师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更高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片面追求单一目标, 忽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实际的品社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品社教学的整体目标,照本宣科,知识“灌输”,课堂缺乏热情的交流与对话,导致学生不喜欢冷冰冰的品社课,对枯燥、教条的说教产生反感;其二,刻意追求活动形式, 忽视了活动的目的性和教育性,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高潮迭起,但实际目标达成不到位;其三,忽视道德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不善于把道德目标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原因在哪里呢?教师在教学中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活动的预设,没有根据教材、学生、教师与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寻找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发点,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优势,产生内在动力,自觉地开展道德学习,进行道德实践,从而养成道德规范。
那什么是教学之生发点?教学之生发点就是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发展要求、兴趣爱好的触发点。教学之生发点应达到教材、教师、学生三要素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共振,是让学生迸发生命活力的导火索,一经燃起就会绽放绚丽的光芒。下面就结合此次全国品德展示课的课例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儿童生活发展为生发点,点燃孩子的生命亮点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起点动态生成教学目标。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家长的在乎。儿童的兴趣是什么?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去认识去思考,去对照自己原先的认知,通过学习不断的纠正,提高自己的行为、思想水平。在我们的品社教学中要把握孩子们的生活兴趣点,激活孩子的学习创意。
如在喻梅老师在《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课教学中,课前安排学生回家用调查采访的形式了解家人的生日,年龄,年轻时做过的工作,最自豪的事,现在最大的愿望,平常的娱乐活动等等情况并制作“我家老人小档案”,收集老人过去所获得的荣誉,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和老人的小故事等进行课上交流,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平时又总被孩子们忽略的东西,去触动学生们记忆的闸门,将他们带入爷爷奶奶年轻时的辉煌岁月。视频短片《接电话》的引入,让学生们意识到老人们对自己的爱无时无刻就在身边,只是太朴素太不起眼,大家都习惯了,因而被忽略了。
该课教学生发点:生活细节 从对爷爷奶奶的认识到对爷爷奶奶的感恩,没有教师的说教,仅仅抓住孩子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描述,让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了老人对自己的关爱。《孩子,请听我说》更是成为了孩子情感迸发的高潮处,孩子们内心深处已经能真正感受到老人们那无私的爱,情感升华处必是行动改变时。
又如姜春玲老师在教学《神奇的中医》一课时,该课的教学生发点就落脚在“神奇”一词上,每个环节都紧扣“神奇”,从扁鹊治病体会神奇,再从切脉,治疗等方面体会中医的神奇之处,还结合了孩子们天天要做的眼保健操,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医就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果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