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的语文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把它作为学生在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的起点。
(2)教学过程的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教师制作的资源网上的相关资料或其他网络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协作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加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的网络化。一改过去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教学结果的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措施
根据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教学现状,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整合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知识为中心, 与封闭式初级课程整合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相关内容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等应用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 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录音机等传统教学工具,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教学功能。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实时的情感和信息交流,避免了出现普通教学课程中教师对学生只能单对单沟通交流的尴尬。如《鸟的天堂》一课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后虽对“鸟的天堂”就是指大榕树有一定的文字感悟,但大榕树如何繁茂,如何独树成林,为何成为“鸟的天堂”就不甚了解了,教师此时通过信息技术把“大榕树”展示出来,那繁茂的形象、那碧绿的色彩、那啾啾的鸟声让学生一下子神情振奋,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的综合作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引导学生“渐入胜境”学习,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和理解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但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他们渴望参与,信息技术能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掌握知识。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QQ、MSN、博客、论坛和聊天室等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建立多种兴趣小组或是兴趣群互相交流,并对一些问题进行实时讨论,这些讨论会全面翔实的展现在教师面前,方便他们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主要有个别辅导型、操作练习型、模拟型三种。这些软件能使学生在练习和测试中巩固、练所学的知识,从而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个别辅导教学。个别辅导中计算机软件代替了教师的部分职能。此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以资源为中心,与开放式中级课程整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信息技术在此也显现出了更大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