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上课开始,教师可创设这样情景:先由两名同学从教室两端面对面地行走,设问:“.这两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2.两位同学行走的结果如何?……”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时”等抽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其次是对思维方法的指导。小学生对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感到枯燥,要注意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便抽象为直观。三是通过那些用来说明概念的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形成,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做这样的变式练习,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丛偏见与谬误中解脱出来,从而灵活应用一般的原理、原则。
二、增加含熵信息,提高思维密度
如果信息本身一部分已被认知,还有一部分不确定性(熵)不能消除,这类信息就称为“含熵信息”。学生学习就是接受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的部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处处“讲深讲透”,学生得不到“生疑——解疑——省悟”的一波三折,那么充斥这节课的便是“饱和信息”,便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内驱力,学生的逻辑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1、以内部语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思维要求,而且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去做。使学生言语与行动逐步起着自觉调控作用,促进逻辑思维的“内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以内部言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通常是以语言为载体表现出来。俄罗斯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关于智力形成的学说提到,智力活动源于物质活动,以语言为中介,内化为人脑的内部言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要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从“外化”到“内化”,在操作中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从而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