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学者慨叹“挤破头”,民办学校慨叹“为他人做嫁衣”,公办学校慨叹“接收不易”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入学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今年3月份,贵阳市人大在调研中发现,虽然近年来该市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农民工子女就学仍然存在公办学校门难进、民办学校难留人等问题。
时至今日,农民工子女在贵阳已超过13万人,他们如何在城里上好学依旧面临诸多困难。
“挤破头也难进去”
“其实我挺想去公办学校读书的,可是太难了,报名的时候总是被老师拒绝。”近日,记者在贵阳市煤矿村采访遵义籍农民工子女张晓秀,提到上学问题时,这个刚满14岁的孩子顿显失落。
她的父亲3年前从遵义来到贵阳务工,2007年将她接到贵阳读书。至今,她到哪里上学的事情仍然让一家人犯愁。
张晓秀的父亲说,他们住在一家公办学校附近。去年开学前,他来到学校教务处为女儿报名,学校的答复是,对报名的外来工子女学校将进行考试,只有优秀的学生才可以留下来。后来,张晓秀因为数学成绩不达标,未被录取。
心有不甘的张父又咨询了周边多家公办学校,但无一例外要“摸底考试”,有的学校则以“证件不齐全,不符合条件”为由回绝。
在此期间,有件事让张晓秀一家人印象深刻。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公办学校,对方起初答应收,但校方要求“面试”。而这次“面试”,让张晓秀至今感觉有些 “抬不起头”。“一面试,老师就问我的成绩好不好,后来一直说我的成绩差,跟不上教学进度,会被同学嘲笑。”张晓秀说,面试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最终她没有被录取。
无奈之下,张晓秀只能进入一家民办学校读书。“先暂时这么读着吧,反正也快毕业了,以后上了高中再努力。”张父显得很无奈。
记者在张晓秀所在的班级调查发现,40名学生中,超过70%的学生希望能到条件更好的公办学校读书,但60%的学生有被拒绝的经历。
一些农民工向记者反映,“进公办学校难,进好的公办学校更难。”他们认为,学校嫌孩子成绩差、怕难管理、怕拖学校后腿是主要原因。
“我们为他人做嫁衣”
采访时,民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抢着进公办学校就读也是“百感交集”。一位民办学校校长更直接告诉记者:“民办校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每年流失的孩子有几十名,都是成绩相对较好、属于‘中流砥柱’的孩子,他们一走,学校又要花大量精力招收新生,老师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教育模式也要被打破。”这位校长很是感慨。
一些民办学校的负责人称,生源流失必然导致学校收入减少并调整教学计划,进而导致学校降低教学投入。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下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资金、校舍、场地、老师、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民办学校必须要考虑的成本,我们很难竞争过公办学校。”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说。
“现在,政府还没有办法马上扩充公办学校的招生能力,民办校还能生存,不过以后就很难说了。”他说,学生基础差、学校设施差、竞争能力差,民办学校不知道该怎样办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