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22:4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渔歌子》教学设计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    樊裔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
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巧引新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二、初读古诗要流利
1.学生初读词。
学习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
3.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
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注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停顿。  指名读,划节奏。
4.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
5.齐读,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明诗意
1.理解意思。
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习,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箬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须(与“不需”区别)等词语。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等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4.想象,品出词中画。
赏画:再次静静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
(1)学生交流:词中共写了几种景物?
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作者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颜色美。
(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
        再读这首词,我相信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还能听到些什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
        反馈交流: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
        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词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
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
5.联系画面,加深理解。
静静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悠然自得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形容一下这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学生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1)自由练背
(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7.齐诵。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22:45:56 | 只看该作者
四、巧对词作悟诗情
1.走近词人。
通过课前预习,你一定对词人张志和有所了解,谁来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介绍。
师总结: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2.师生和诗,悟情。
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我们一起来和诗。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读懂哥哥的意思了吗?
(2)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  练习:哥哥,因为        ,不一定要回去啊!
(3)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也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张志和,教学中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由此引出本课拓展的词《渔父》,巧妙地升华学生对“不须归”的理解,品出钓中情。】
五、当堂检测求完善
1.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渔歌子》。
2.根据词作内容填空:
1.《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词描写了       、        、        等景物,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
2.边读边想象《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色,把你头脑中那幅优美的画用文字描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亲经典
1.歌曲欣赏《渔歌子》
雨中青天,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惬意!让我们一起醉在《渔歌子》中——歌曲欣赏。
2.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们都争相填写传唱。
【设计意图:以歌曲欣赏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以网站的推荐激起学生后续阅读的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2: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