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教育中享受快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东省从化市太平第二中学 叶伟胜





在学校里,常有不少同事问我:“你身为班主任,教学任务还那么重,又苦又累的,怎么还成天乐呵呵的?”这时,我总是反问道:“为什么要不快乐?”是的,教师的苦和累,只有当过教师的人才知道:教育制度不完善、教学工作繁琐、竞争激烈、社会期望过高、学生难管难教育、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这一系列压力和困惑的确让不少教师无法开心起来。可是,难道我们就这样让快乐流失掉,然后痛苦地度过一生吗?难道非要等到退休后才能轻松和开心吗?



人生在世,不外乎追求幸福和快乐。若整天愁眉苦脸,带着病态,自怨自艾地消磨生命,这样的生命又有什么价值?现状是无法改变的,抱怨并不能帮我们减少工作和压力,反使自己更痛苦,长期为其所累。与其整天埋怨对现实的不满,还不如改变心态,换个角度去面对现状。因为快乐不是物质,只是一种心理的满足,它的获得有很强的主观性。如果我们都不给自己快乐,还有谁会给我们快乐?如果我们老师都不快乐,我们的学生怎能快乐地学习?佛经说:境由心生,心又会随着境转。所以只要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这份工作,主动地去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愉悦和满足,做教师的要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并不难。   



那怎样才能获得快乐,班主任工作中又有什么快乐呢?



我认为,只要用心工作,很出色地完成任务,就能做个快乐的人。“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快乐的。”在繁重复杂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通过最大限度地传播自己的爱和快乐,从而享受到了更多的快乐。



一、师生交流中的快乐



我的原则:真诚、平等、和谐、理解。



之所以把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认为这是班主任获得一切快乐的基础。没有它,班主任工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深深地爱着每一个学生,每天清早都毫不吝惜地把微笑挂在脸上。我每天写一篇《班主任日记》(写自己管理班级的体会和心声,学生每天传看,在上面留言、评论),在“论坛”上进行大众交流;每周批改一次他们写的随笔,用文字进行私下交流;每周开一次意见箱,当场解决问题;每周六上一次班级QQ群,用网络拉近师生的距离;每月写几篇班级博客,用文学影响和感染学生心灵。我经常到宿舍和学生侃侃而谈,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带领班干部上门看望病号,中秋之夜和学生在江边赏月。我和男生谈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我和女生谈自尊自爱,我倾听他们心中的小秘密,尊重他们悄悄萌发的感情,重视每个学生的意见。我虚心向学生请教电脑知识,积极和学生切磋球技,每天带领学生跑步。我和优等生谈精益求精、戒骄戒躁,和中等生谈顽强拼搏、力争上游,和问题学生谈挖掘潜能、克服自卑。我提醒富裕的同学勤俭节约,支持特困生战胜逆境。学生,是我的精神寄托之一,我和他们平等交流,亲密无间,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征服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他们。爱的付出定有回报,当我生日时收到签满名字的T恤衫,当我感冒时看见桌面突然出现的“金嗓子”,当我的手机频频收到学生的节日祝福,当学生对我说他决定不再离家出走了……这时,我的欢乐总是溢满了胸怀,我感到了学生对我德行的肯定、人格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教书育人的愉悦就像融融的春意,暖洋洋地慰藉着我的心灵。



二、教育管理中的快乐



我的原则:严格、科学、人性、民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力求对学生做到爱之深、求之严,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我要做一个让学生一辈子都能记住的老师。首先,我用出色的专业素质征服学生。我利用一切资源扩展视野,更新知识层次,保持与时代同步。我精心备课,治学严谨,力求上课精彩,授业解惑,成为他们知识的领航人;其次,吸取现代班级管理理论之长,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纪可依,设计出各种规章、表格、奖惩方案,形成一个科学体系,每天各就各位,合理运作,奖罚分明,绝不纵容姑息。培训骨干,放手将大部分事交给学生自主管理,允许学生犯错误,重在纠错的过程。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同时,顺便解放自己的时间,在别的老师忙碌之时品着香茶独享一份清闲;其三,艺术性地建设班级文化。张贴有时代风格的宣传画和标语,确定班级口号,选出班歌,开辟每日赠言栏,养鱼种花,给每位同学过生日(送小礼物,简短赠言),设立班级记功簿,评选“班级之星”,召开快乐班会,进行心灵游戏,轮流办班刊,定期召开民主会……当你走进自己班的教室,墙上的张贴赏心悦目、色彩和谐,桌椅横竖成线,窗户一尘不染,卫生工具摆放有序,讲台不见粉尘,上面的小盆花娇姿欲滴,活泼的金鱼自在游动,每张课桌旁边的挂钩上都悄悄隐藏着一个小小的垃圾袋,地面找不到一片纸屑,学生整齐着装,精神焕发,散发着强大的凝聚力……这时,你难道不会被自己从事的工作所吸引?你难道还没感到成功的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三、班级活动中的快乐



我的原则:创新、健康、锻炼、愉快。



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是班集体凝聚力产生的源泉,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班集体建设的生命。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的根据地”。我非常注意活动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力求人人参与,真正获得锻炼,展示并发展个性。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带领学生览名胜古迹,看壮丽河山,登上高峰指点江山,投入碧池中流击水;去农村田头参加实践,到德育基地接受熏陶;野外烧烤联结友谊,募捐义卖培养爱心;集体生日增强团结,游戏大赛活跃身心;参加军训锤炼意志,举行球赛促进竞争;运动会上你追我赶,朗诵比赛声情并茂;智力竞赛紧张刺激,迎新晚会浪漫温馨;举起拳头宣誓成年,披上丝带奉献社会……这些活动,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每一次都开展得快乐而有意义,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青春的活力和学习生活的快乐,还增强了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和训练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使班集体更加巩固。另外,我每学期都精心策划几次别具特色的快乐主题班会,一改班会课的说教和沉闷,采用心灵游戏、拓展训练、亲子活动的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展示班级生活的斑斓色彩和独特性,并寓教于乐,大大提高学生的组织、工作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我都拍成照片、录像,让学生一辈子回味。其实,回味的何止是他们,在飞扬的活力面前,仿佛自己也回到青春年少,融入到了无限的快乐之中了。



四、家校互动中的快乐



我的原则:主动、热情、贴心、多样。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家校互动,建立“统一战线”,也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方便沟通,我自己印制名片发给家长,让他们随时能通过电话和网络找到我。不少学生害怕老师和家长联系,可我的学生从不害怕家访和家长会,因为我绝不是简单的告状──我的家访主要在于了解情况和“报喜”,而“忧”只和学生私下沟通,这种方法比和盘托出效果好多了。家长会的重点内容也不是一味汇报情况,我的重头戏是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给家长灌输现代家教理论。所以我的家访和家长会从来是和谐快乐、热情洋溢的。对于学生平时的表现,我采用有两种反馈方法:一是书面材料(批评条和表扬条),及时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二是充分利用教育部门开通的“家校快讯通”,通过通讯软件和手机信息平台,及时发送交费、天气、安全、考试、考勤、作业、成绩、作息时间、意外情况等通知和数据,开通以来,温馨的语言和周到的提醒让家长倍加称赞。每逢节假日,我组织学生用写信、自制贺卡等方式向他们父母发去问候。同时还积极动员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心理专家(知心姐姐)讲座、事业成功人士的人生体验讲座等。对于贫困家庭,我号召学生利用假日去帮忙做家务、收庄稼等,还经常给特困生借钱、垫钱,帮他们申请助学金,并发动条件优越的家长捐资助学。这一切都产生了很大的效应,不少家长几乎把我当成了他们一个贴心的亲人,不时邀请我去做客,特别是当孩子改正错误、取得进步或顺利升学时,我更是被他们奉为上宾,得到无上的尊重,每逢新年也总能收到家长发来的感谢信息、寄来的贺卡、送来的小台历等等。和家长的沟通,丰富了我的人生,当家长无限信任自己,把满怀希望寄托于我的时候,我就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和责任感。为人师者,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



教育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更接近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建构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中,我沉醉于这项艺术的探索,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并用自己的快乐感染了学生,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快乐集体,而自己也从中收获了更多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当工作成为快乐的重要元素时,我们的生活就会被滋养得美好起来,工作也就成为了一种享受,人生价值也随之得到体现。这不是一时冲动、年轻气盛的想法,因为16年的育人历程已使我获益良多,让我和学生一起在快乐中成长。



热爱并享受这个职业,做个快乐的教育者吧!因为这其实是在关爱自己。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也无法做到爱学生。只有快乐起来,才能利人利己利教育。



相信吧,在快乐的工作中,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将展现在你面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06: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