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守住“语文”课堂的“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宜都市西湖中学     张常美

     近来,学校开展“三课”活动,全市也进行了“和谐杯”优质课竞赛,又有机会听了不少的语文公开课,进而再次引起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做什么?老师应该教什么呢?怎样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现在很多人呼吁,让语文课姓“语”,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别再用自己的时间种别人的田。那么语文课姓“语文”的标志是什么?课堂中的哪些活动才称得上“语文教学活动”?面对老师们沥尽心血、挖空心思设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公开课,我们听课评课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尺度?能不能找到一个既简单明了,又能涵盖语文教学内容的标尺,用以指导教者的教学设计和听者的欣赏与评价呢?这些问题已长久地在我的头脑中缠绕,促我思考,催我梳理,督我有所概括地表述。
    在所有中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中,唯有语文仅为一门学科,而非科学,其它学科(除校本、地方、综合等技术性学科外)几乎都有一种科学体系在支撑着这门学科,这就意味着,它们的教法是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的,教法也就相对稳定,离不开科学原则。唯有语文按照《课程标准》上的定性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的内容丰富,承载的东西很多,却又没有什么科学体系,所以教语文,学语文,可以说都有点无章可循,无规可守。真所谓“千个师傅万个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加上它的综合性特点,常常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跑到别人园地里去了,等自己醒悟过来的时候,宝贵的课堂时间已过大半。这样的教学又怎么谈得上效率呢?可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却没有一个切实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老子》把世间万物的起源归结成一个“道”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李小龙把一切武术哲学归结为“攻”“防”之术。删繁就简,这是哲学研究的最高境界。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也能这样删繁就简地用两个词来概括呢?我觉得是可以的。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非常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较快积累多种知识,提高听说读写思维等能力,达成语文课堂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如果只是随意地想怎么上就怎么上,那是肯定不行的。无论怎样地随意灵活,就如练武之人,必定要练功,如果只习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教学生学语文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想到某节课怎么上?还应帮助学生练好语文的基本功。那么语文的基本功有那些呢?那不就是听、说、读、写吗?可这四项基本功又怎么练出来呢?落实到现实的课堂学习,我们就应该守住两点“根”:一是“积累”,二是“生长”。积累什么?首先是语文材料的积累,进行大量的记诵。古代私塾先生教语文就是大量的读背,成篇地背,几乎不做什么讲解,然后就是“做”,做文章,也许开始不见成效,可时日长了,效果就出来了,我们那些如巴金、茅盾、鲁讯等文学大师,不都是这样被教出来的吗?二是方法知识的积累:如何读,如何听,如何说,如何写?三是社会生活的经验。做足了“积累”之功,我们语文教学也就大功告成一多半了。
    “生长”也可以叫“创新”和“创造”,则是对“积累”的具体应用和检测,积累的语言材料,读写方法,搬个家能不能应用自如;在原有基础上能不能有所生发;有所拓展,有所延伸,有些新的体会。也就是帮助学生长见识,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对自然社会有了什么新的认识?长情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验?长能力,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维方面得到了怎样的训练和提高?“积累”和“生长”也是相辅相成的,“积累”是基础和手段,“生长”是目标和结果。有了“积累”才能“生长”,这就好比人要吃饭,吸收了营养才能长身体。所以,学术界总是强调“厚积而薄发”,二者不可偏废。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总是在“积累”上不肯下功夫,文本都没看清楚,就匆匆忙忙地催学生“生长”,一问接一问地讨论来讨论去,恨不能人人举手,个个发言,学生稍微慢了点,教师就急了,生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或硬灌,或拉扯,捱苗助长,适得其反。这样做就是没有处理好“积累”与“生长”的关系。也是得不偿失的教法。
    总而言之,在我们有限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都要注意守住这两个根:一是“积累”,二是“生长”。每节课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我的学生这节课“积累”了点什么?进而有哪些“生长”?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有颇为丰厚的“积累”,又有多而落实的“生长”点,那么,这节课肯定是好课。反之不然。如果我们平时的课也都能坚持让学生有所“积累”和“生长”,时日长了,随着他们的积累增厚,创新运用体验的增多,又何愁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能提高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12-12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12-15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学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06: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