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这种实践,学生的思路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实际运用知识中检验了已有的知识,又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
5.独立操作,激发创造热情
培养独立操作能力对发展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
我一是每周安排一节“创造课”,实行“六自”:自设栏目、自定内容、自找资料、自做编导、自当主持、自我评价。给学生创造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做完了以后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创造课实行按学号排顺序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智慧潜能。
二是每学期安排一次独立画“知识树”。每到学期末,我让学生把全册书的知识分项归类,找出知识的连接点和学习的重、难点,自己出卷子,交换做卷子,互相判卷子,一起评卷子。这样就把课本读“薄”了,知识学“精”了,技能练“熟”了。
6.环境熏陶,陶冶创造品格
为了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关心时事,活跃思想,我常带领他们到公园搞智力扫雷、参观科技馆、参观工厂、搞采访纪实、看电影座谈观感、游览京城论绿化、去玩雪咏雪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心胸开阔,使学生个体融入了广袤的环境之中,与社会、自然成为了一体,从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发展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合作学习,强化创造思维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学习同样的教材,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
每个学生思维特质也各不相同。有的思维流畅些,有的思维深刻些,有的变通性、灵活性强些。这些不同的内心感受,在合作学习中表达出来,各异的思维特质在合作学习中“释放”出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合作学习中,常常要各抒己见。这是群体的发散思维,它促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开阔。
合作学习中也经常有相互争论,需要进行比较、分析,集中各种正确认识,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最佳的方法和摸索知识规律。通过热烈的研讨、相互的补充,使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这又是群体的聚合思维。
为了发挥合作学习对创造性学习的促进作用,我注意打好两个“基础”:一个是自学的基础,要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的自学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个人认真的自学、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另一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要在小组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为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还采取了两个“不固定”:一是不固定组长。让学生轮流做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二是不固定合作小组的人员。有的是按兴趣分组合作,有的则是按学习问题、学习任务分组合作。比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时,集体一起学习“春”的部分,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分成三个大组各自学习某一季的景色。大组自学讨论后,全班再交流学习体会。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接触面,也扩大了信息的交流面。
(四)创设情境,营造创造氛围
情境包括课堂的场景和学习的气氛。
创造性的教学不是以教给学生如何牢记已知事物的方法为目的,而是以教给如何探索未知事物为宗旨;不是给学生奉送现成真理,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要做到这点,必须精心设计情景,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
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要克服少、慢、差、费的弊端。少:主体活动少、思维活动少、信息量少;慢:结构散、节奏慢、教学程序碎;差: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费:师生心理疲劳、身体疲劳、精力耗费大。而营造创造氛围则可以做到信息多、密度大、方法活、效率高。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两个“不满”:一是不讲满,给学生留有探索的余地;二是不上满,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时间。课上留出两个五分钟。课始五分钟,对课文进行预测,广开思路。比如,围绕课题预测,可以写哪些内容,可以有哪些结构,可以用哪些方法。课尾五分钟,搞“信息发布会”,广开言路。比如,学完《赵州桥》,课尾的五分钟让学生交流有关世界上各种桥的信息。由一“桥”知“多”桥,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