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7-7 17:17:58
|
只看该作者
《父亲和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00
《父亲和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周四在校课堂展示中上了《父亲和鸟》一课,现把教学设计与反思贴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父亲和鸟》
一、导课谈话,感受树林的美丽与宁静。
1、复习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2、师:想知道我和父亲见到的是怎样一片树林吗?
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来到一片雾蒙蒙的树林,这是清晨的树林。(欣赏课件)
3、师: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
(一)、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
(1)引出两词。
这是一片美丽的树林,我和父亲从这片树林走过,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
师指着黑板上卡片,生齐读两词。师:这两个词中都有什么字?(又)
师:两个词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说说这样的词语。(2-3人)
(2)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
(自由读、指名1人读(正确)、同桌互读)。
(3)领会句意。
师: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a生自由读。
b交流。
师:父亲望见了什么?
师:你从哪里读到的?(你真会读书)
看见叶子在动,他知道了什么?我知道吗?
师:那父亲闻到了什么呢?
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热腾腾)贴、读、找、说ABB的词
师:我闻到鸟味了吗?为什么只有父亲闻到鸟味?
再读这一句话。(指名3人、师评、齐读)
(4)、朗读指导。
师:父亲应该很熟悉树林,为什么要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理由。(这是一个怎样的早晨?)
师:因为父亲喜欢树林,喜欢小鸟,所以他对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分角色读)
师:父亲的话刚说完,小鸟就唱了起来。(出示课件。)
师: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3人)
三、学习课文9-12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师:你们感受到了小鸟的快活,父亲也说……(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句子。(3人,师评)
生齐读这句话。
师:此时,父亲的心情如何?
2、理解句子:父亲又对我说:“ 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打中。”
请打开课本自由读9-12自然段。
生同桌互读。(愿意把你的快乐传达给你的同桌吗?)
师:就在我快活的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生自由读。
师:再读这句话,思考:父亲的心里除了快活,还有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13-16自然段
1、师:当小鸟快乐时,父亲就快活,小鸟有危险时,父亲就担心,父亲和鸟就像一对什么?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
2、“我”会成为猎人吗?从哪里看出?(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读一读)
3、 你会成为猎人吗?你想为鸟儿做些什么?
4、带着对小鸟的喜爱,齐读课文13-16段。
5、学完了课文,我们再看课题:能把“和”换个字吗?(读题)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中的四个生字:“并、喜、重、群”
2、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多横排列时距离大致相等。一个字中只有一个长横。)
3、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作品,评议,奖励。
课后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 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我觉得,这堂课有这么些比较好的地方:1、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
2、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
3、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
4、通过“父亲会是猎人吗?——我会是猎人吗?——你会是猎人吗?”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老师的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可谓是水到渠成。
5、最后引导学生给课文改题,提炼出本课的主题“父亲爱鸟”,使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进一步。
在这堂课的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教学时准备得不够充分,课堂上出现了离不开讲稿的现象。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父亲爱鸟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从而解决重点、难点:父亲“知鸟—爱鸟—惜鸟”的情感变化,引领学生感知课文,体味父亲与鸟的深厚情感。这样课堂的思路会更清晰,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会更自然、对课堂的参与可能会更积极。但这种设计开放性较大,对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我有点不敢如此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