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2 10:31:03
|
只看该作者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例评析
富民县教育局教研室 叶邦强
前段时间,教研室到大营中心小学开展课堂教学调研,调研中,听了大营小学郑青老师一节五年级语文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选读课文是高段(五、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新增加的一类课文。老师们对选读课文的教学一般都处理得不够好,因此,特别用心地听了这节课,并写成了这篇课例评析。
一、课例摘要及间评:
(一)导入
让学生齐唱《大中国》(只唱了一部分)导入本课。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本课学习要求(小黑板),一是“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的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齐读学习要求(共提出两点要求,含课后问题之一,课后的另一个问题没列入)。
点评:
1.导入贴切,比较巧妙。
2.确定“学习要求”一定要关注课后的问题。本课之后有一个问题“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没包括进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
老师要求读后围绕“学习要求”的两个问题分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自动按前后桌构成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学生停止讨论了,老师说:都讨论好了就转过身来,交流讨论情况。
点评:
1.要求学生自由读是对的,不宜齐读。
2.讨论有明确的要求(两点“学习要求”),有利于开展讨论。
3.学生讨论时比较认真,不扯其他事情,说明老师平时训练得好。
4.学生停止讨论了,老师再叫转过身来,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不像有的老师,所谓讨论,其实只是一个形式,学生的讨论还在进行中,就被老师强行终止了。
(三)汇报交流
学生好几个组起来汇报交流。老师问:黄河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她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吗?然后叫学生用课文中“叫苦不迭”“数管齐下”“不折不扣”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点评:
1.此环节中,教师的提问(黄河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她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吗?)不妥。应该引导学生对“摇篮”一词进行理解。可以问学生:见过“摇篮”没有?知道“摇篮”是什么吗?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不管“黄河”变成怎么样,她都是咱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一点是确定的!老师引导学生弄清了黄河的变化后,可以接着说:黄河变成这样,人们非常痛心,科学家想到了治理黄河的办法……。自然过渡到“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
2.注意了词语教学,但不够具体。
(四)课文扩展
让学生根据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通过讨论,提出一个治理黄河的方案。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汇报时,发言的学生基本都说“我们组的看法是……”)。学生反馈的面比较大,好些小组都轮到了。
点评:
1.学生起来发言几乎都是“我们组的看法是……”,而不是“我的看法是……”;学生反馈的面比较大。说明老师平时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训练是比较到位的。
2.有扩展,但扩展设计不好。就黄河说黄河,不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为什么不把富民县的“母亲河”——螳螂川融进去呢?
二、总体评价及几点建议
(一)本节课的可取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用一课时完成本篇课文教学,是妥当的。
2.设计“学习要求”注意了课后的问题,是可喜的。
3.课堂中注意了词语教学,是值得褒赞的。
4.比较成功的组织了小组学习,是应该肯定的。
(二)对本节课的几点建议:
1.关于词语教学
在“间评”时已说到“注意了词语教学,但不够具体”。现就本课教学中涉及到的“不折不扣”和“数管齐下”两个词语的教学说说看法。
如何让学生理解“不折不扣”?如果老师说:把两个“不”字去掉,这个词变成了什么?(折扣)知道“折扣”是什么意思吗?(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说:老师布置了10道题,有的同学贪玩,只做了6道题,这就叫打了——折扣。再用“不折不扣”口头造句。这样去教或许要好一些。
凡是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的词语,都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比如“数管齐下”一词,叫学生说词义,学生说:“‘数管齐下’,就是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对不对?对。真正理解没有?没有。学生是照着参考书说的,是“词典意义”。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管”指什么?(办法、方法)“数管”指什么?(多种办法、多种方法)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是用在什么地方?(写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时)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中具体想到些什么办法?(学生读书归纳表述)看看,科学家治理黄河时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要同时采用这些办法(数管)去治理黄河,这就叫“数管齐下”。然后可以再叫学生用这个词口头造句。这就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去进行词语教学。
2.关于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一般有以下要求:
①讨论的问题要明确且难度适中;讨论的问题不宜多,如果有两个以上的问题,最好安排分别讨论,即让一部分学生(几个学习小组)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为好。
②要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③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比如谁是召集人,谁是管理员(时间管理、注意力管理、内容管理),谁是汇报员,很多时候需要明确,而且这些角色应该轮流担任,让学生都得到不同的锻炼。
④汇报员交流时,一定要说“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的看法是……”;如果意见不能完全统一,可以说“我们组多数同学的看法是……,还有的同学认为……”。
⑤讨论一定要围绕规定的问题进行,这是学习习惯问题,也是学习效率的问题。
如果老师坚持按上述要求去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小组学习,久而久之,一定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享受的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关于“选读课文”教学
“选读课文”的教学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学习要求”的设计。一般而言,选读课文后面的问题应该是设计“学习要求”的主干问题。
二是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扩展延伸。本课讲的是黄河的变化,黄河因为人为的乱砍滥伐,导致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特别高,最终形成“地上河”,以至多次决口、改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这是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共同的遭遇。咱们的“螳螂川”不也一样吗?而且螳螂川还有极为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些不是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环境教育的绝好内容吗?本文教学的扩展延伸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着眼。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扩展延伸,那就是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就是“用教材教”的一个方面。
三是“选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有语文味。“选读课文”是统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老教材”)中的一类课文。“老教材”9-12册语文课本中共有三类课文,第一类是精读课文,第二类是略读课文,第三类是选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是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去学习课文;选读课文的教学是阅读教学在阅读面上的扩展,通过选读课文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但选读课文的教学毕竟也是语文教学,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自不待言。选读课文的语文味体现在哪里?首先还是读书,起码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到位。通过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和所蕴涵的作者情感。其次是在“读”中相机进行相应的语文训练〔如听写、词语教学、口头造句(重点词语、重要句式、关联词语等)、口语表达训练、写片断〕。要不然,跟文科类的其他课程(如社会课、思品课等)就没有区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