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4:4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反思
在准备备课的时候,我认真的阅读了教材,觉得本文的内容本身并不难,意在写樟树,实际是借物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在执教时我抓住了樟树的外形特点、可贵之处以及人与树的关系展开分析。

外形特点从“蓬蓬勃勃”入手,抓住“枝干”、“树叶”、“四季常青”等三个方面,让学生从“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来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并对进行了了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关联词语“无论……总是……”想象樟树一年四季所经受的磨难,体会樟树却依然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的特点。

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在它枝枯叶落,做成家具之后,依然能保持香味并且驱虫,这是其他树木所没有的可贵之处。从品读樟树的可贵,进而启发“树与人”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难点。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是要表达对是宋庆龄尊敬和爱戴。宋庆龄是一个怎么样的女性?人们为什么纷至沓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学生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是浅显的,文中也没有做详实的介绍,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教师就得详细地向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在这点上我做的有所欠缺。正如杨老师和我说的那样,学生对宋庆龄还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教学其实是不能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的,如果在课堂上多补充一点宋庆龄的伟大事迹就好了。

在执教本课时,我还着重渗透了词语解释、写作方法、关联词语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造句子来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并且粗略的引导学生知道具体描写、对比以及借物喻人等习作方法,我希望学生能初步掌握,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运用。

课后再反思这篇课文,我觉得似乎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学习如此简单的文本上,因为本身课文没有一点的难度,而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以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或者可以设置一个说话情境:如小明的爸爸来到了宋庆龄的故居也和樟树合了影。回去之后拿给小明看,小明就不明白了问爸爸为什么要和樟树合影,爸爸就说……这样既可以写出樟树蓬勃、可贵的一面,又可以写出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品行。

由此再做一点联想,我们其实在教作文的时候总是向外求作文方法和范文,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宝库。因为教材中的课文就是一篇最有价值的范文。我们如何把课文中的写法迁移到我们所教的写作上呢?我们就要把课文教透。想办法让学生懂得迁移运用课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4:42:09 | 只看该作者
   《宋庆龄故居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第八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外形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了解对比手法,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粗壮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崇敬 瞻仰   纪念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对照屏幕自己批改,有错误订正一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4、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树让宋庆龄舍不得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樟树,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词析句,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身姿

      1、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奶奶舍不得呢?自由读文第4自然段。(课件映示文字)边读边做上记号。细细品味,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A句子1:樟树不高,但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出示樟树特写图片欣赏,指导朗读)

       B 句子2: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看图理解“稠密”指导朗读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美丽 生命力)

       C句子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的。(无论 总是加点)从这句话你又读出什么?

       a相机理解“蓬蓬勃勃”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B指导用“无论……总是……”造句。

       3、指导背诵。

       练习背诵。小组互背、指名背(说说用什么方法背诵)、齐背。

       4、练习说话:这是(    )的樟树。

       5、过渡:宋庆龄舍不得樟树不仅仅樟树的蓬蓬勃勃,这还是怎样的樟树呢?

       三、揣摩写法,彰显樟树永久保持的本色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有了收获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

       ①樟树的本身香气

       ②理解香气永久保持

        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引读三句话: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拒虫)

       指名读句子指导造句。只要……就 (加点)

       3、练习用“只要……就……”造句

       4、背诵樟树的可贵之处。

       5、再在读读这节,你还有什么发现?

       6、交流

       追问:这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写别的树?不写行不行?说说理由。先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繁衍后代”

       7、小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更突出樟树与别的树不同之处,那就是樟树本身有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能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8、朗读第5自然段。(男女生分层读 )

      9、过渡:这两棵樟树陪伴宋庆龄奶奶一同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一同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宋庆龄奶奶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那蓬蓬勃勃的樟树还挺立在故居的庭院里。

      四、品读感悟,感受故居主人的人格魅力

       1、引读第6自然段。(示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瞻仰”。

       3、讨论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①出示宋庆龄的照片。说说宋庆龄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交流课前搜集的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③说说人们留影纪念的原因。(课件映示人树合一)

       4、小结,朗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故居的樟树,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可贵之处,通过读书体会到这樟树也是宋庆龄人格的象征。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撒在人们心间,播撒在我们的心间。

       六、课后延伸

       1、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继续上网搜集宋庆龄有关故事,讲讲宋庆龄的故事。



       板书: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香气持久

                                           虫类怕它

      反思:

      一、语文课上要真教语文

     语文教学应立足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起点、立足点。同时,抓住语言文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 我 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发现应该进行哪些语言文字的训练?显然,“感悟、积累、运用”,是这些要求背后的要求。具体说,就是:读课文,练感悟;积累描写树木的词汇、语段;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说话。

      二、要真学语文

     课堂教学中,见语又见文,才能使言语蕴涵的意象丰满、鲜活,也才容易体悟文章所含之情。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我注重本文“文”的特点,利于学生的“感悟”。注重“文”的特点,同样有利于学生的“积累、运用”。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层次、脉络,方便快速积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明晰了作者的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更容易感受语言的流畅与韵律。

     三、教学中,我还是不能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4:42:36 | 只看该作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而樟树的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却能永久保持。”是本文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更是宋庆龄的可贵之处。所以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我首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从两个方面感受樟树的特点。一个是它的外形美——蓬蓬勃勃,一个是它的内在美——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借助小黑板把学生说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梳理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然后我向学生介绍宋庆龄,并给他们讲了两个宋庆龄的故事——一个是宋庆龄让敌人害怕的故事,另一个是宋庆龄和保姆的故事,让学生对宋庆龄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激发对宋庆龄的敬佩之情。最后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能够把这一写作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课后再反思这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学樟树的特点上花的时间有些长了,如果再精炼些,腾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就真正地把这课的写作方法迁移到学生的习作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 19: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