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7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⑴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⑴ 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⑵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⑴ 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⑵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⑵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⑶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⑷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⑴ 观察细致。

   ⑵ 要抓住特点观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

   ⑴ 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课后评析】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

    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

    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1、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2、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

  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

  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
    
  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

   ⑴ 问答法。

   ⑵ 提问法。

   ⑶ 朗读法。

   ⑷ 画图法。
    
  2、理清条理:

    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3、课件出示:

    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

    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深入部分:

    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

    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

    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1、总结学法:

    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2、指导自学:

    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3、汇报自学:

    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
    
  4、教师小结:

    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
 

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
    
  1、编儿歌或谜语:
    
   ⑴ 生畅所欲言:
      
    ① 小小叶儿多又多  ② 爬山虎呀真厉害  ③ 是虎不是虎
       
      春风吹来会跳舞    高楼大厦任你爬   有脚只会爬
       
      几根细丝长茎上    不怕高来不怕累   紧贴墙上绿
       
      使你疑是小蛟龙    勇往直前不退缩   离墙便枯死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⑴ 生上台展示。

     (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⑵ 教师综合性评价。

     (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
    
  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
    
    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

  (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

  (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3~5句)

??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

    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

??3、交流:

??  位置:

   ⑴ 看实物。

?? ⑵ 位置在哪儿?(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

?? ⑶ 多媒体显示。

??  样子:

   ⑴ 看课件。

?? ⑵ 是什么样子的?

     (六七根丝构成的枝状的,每根细丝象蜗牛的触角。)

?? ⑶ 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   蜗牛的触角见过吗?有什么特点?

     (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    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投影显示)

    颜色:

    嫩红色。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齐读课文3~5句。

??5、看着图,跟老师说。

??  (按课文顺序说说看。)

??6、同桌独立练说,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  指名说,齐说。

??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  第六句话起了小结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写了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有第一,二句呢?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指读)

??  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板书:爬墙)

??1、默读第四自然段:

??  思考: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读第1、2句,其余同学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

??  (板书:触、巴、拉、贴)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动画:

??  师讲解。(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  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  (指名说。)

??  (齐说。)

??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

??6、课件演示。

??7、填空。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1、指读,思考:

    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  (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

??  (板书:变化 萎了 牢固)

??2、分读:

??  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

??3、怎样相当牢固?

    (齐读)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

    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5、齐读。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  学生交流,后齐读。

??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

    (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

??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察细致)


六、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内容写一个片段,把这个特点写清楚。


【板书】

 
           位置

           样子 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 爬墙 触、巴、拉、贴

           变化 萎了 牢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要求】

  1、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学习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学文、观图和实际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学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回答爬山虎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

    (是植物。)

  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宏亮,读准字音。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哪两部分?

    (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生看生字表,分析字形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⑴ 读生字表中的字,口头组词。

   ⑵ 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和部首。

   ⑶ 两人一组,说说每个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和记法:

     隙:右上边的“小”不要写勾。右半部分的记法是“小日小”。

     拂:笔顺不要写错。第六笔是“”,第七笔是“丿”。最后两笔不要都写成竖。第六笔中的第二个折要写短一些。

     漾:右上边是秃尾巴羊,右下边是“永”。“永”的第二笔“横折”中的横要写得短。注意不要写成“水”。

     柄:右边“丙”里的“人”,最后一点不要和勾连起来。“柄”在这里当“把儿”讲。

     萎:容易写得很长,各部分要尽量写扁。第八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2、读词语卡片:

    舒服 空隙 漾起 叶柄 刀柄 把柄 嫩茎 均匀

    拂过 吹拂 萎了 枯萎 休想 荡漾 重叠 新鲜

    枝状 触角 痕迹 牢固 瞧不起


三、学习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想每段各写了什么?

    (第一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第二段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

  2、重点学习第二段,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练习给第二段分层。

   ⑴ 听读第二段,标出共有几句话。

     (四句)

   ⑵ 默读第二段,想想每句话说的什么意思。

     (第一句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第二句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说了叶子绿得新鲜和排列情况;第四句写了叶子的动态。)

   ⑶ 用“‖”给第二段分层。

     (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第二层是二、三两句;第三层是第四句。)

     教师问:为什么把二、三两句合成一层?

     (因为这两句都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什么样,绿的颜色和怎样排列的。意思上连得很紧密。)

   ⑷ 请一位朗读语气好的同学读第二段,其它同学闭眼听读,头脑中要想象出一幅画:

     青翠欲滴的满墙绿叶,铺得是那样均匀,排列是那样整齐,看着是那样舒服,微风一吹,漾起波纹。

   ⑸ 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把爬山虎的叶子可以比喻成什么?要求用的比喻词不能一样。

     (犹如碧绿的湖水,好像农田中绿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从飞机上看到的一片树林。)

   ⑹ 练习朗读: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好看,真像一幅神奇的画面,请几个同学读这一段,看谁的语气最好,把爬山虎的叶子读得最美。


四、反馈验收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听写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2、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6 21: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