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着教着,老师不见了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珍珠鸟》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11:5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第一次听薛老师的《珍珠鸟》现场教学,他在课堂上态度谦和,声音不大,微微弓着背,身子总是向前倾着,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既老成持重,又不失幽默风趣。
《珍珠鸟》一课,这是一堂精心预设但又看不出一点预设、充满艺术又不露艺术痕迹的课。薛老师教学风格一贯朴实,课上的指导了无痕迹,让孩子全心投入,学有所得,创造出师生互通共融的美好境界。正如他课后所说“好的课,上着上着老师不见了;差的课,上着上着学生不见了”。我们也“听着听着听者不见了”,陶醉在薛老师创造的课堂艺术境界里。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依学定教,渗透字理
老师最早的“字词学习”版块,课前预设是指导学生认读下面词语,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小鸟的情感。
一卷干草  愈发繁茂的绿蔓  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拨开  碰撞  扭动  陪伴  淘气
雏儿  小家伙  可爱的小家伙
上课时,老师问:大家预习时是否把词语都读懂了?生回答都读懂了。
师:那老师考考大家,作者是谁?
生:冯骥才。
师生共写“骥”,并且告诉孩子:“右边的‘冀’,上面是‘北’方,那里有‘田’,是农民和牧民‘共’同拥有。(这样,渗透字理,记住字形,理解意思。)
师:作家冯骥才是哪年出生的?(马年),最好的马就叫“骥”,父母希望他成为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接下来的教学“雏”字,薛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鸟宝宝在课文中叫什么?
生:雏
师(边写边说):刍,表示草。“隹”读zhuī,表示短尾巴的鸟,小鸟刚出生,尾巴很短,所以说是“雏”。
阅读的第一关是“认得字”,字词学习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经解决字词关,对阅读已不成障碍,老师便依学定教,只学“骥、雏”,这样的教学调整不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一一赘教,真正做到“只教不懂的,已懂的不教”。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研读文本,推敲表达方法,学习仿写。
二、顺学而导,习得语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懂的要教,已懂的不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感悟理解,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才能真正习得语言。薛老师始终“盯”着语言文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家与常人养鸟的不同之处,理解体会鸟儿对人的依赖。如“依赖”一词的教学: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问:这境界美好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问:鸟在作者的肩上睡熟了。你在谁的怀里能睡熟?(妈妈)
问:你在我的怀里能睡熟吗?(不能)有什么不同吗?
生:在妈妈的怀里是不同的,它有一种安全、温暖、幸福的甜蜜感。
师:这就是“信赖”。
……
薛老师在他的《教学生用语言》博文中说道“言语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需要在言语实践中‘练’出来的。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创设适宜学生的言语活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在‘学得’与‘习得’的双重转化中,生长言语能力。”薛法根老师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从理解字词到感悟句段,复述文本,步步为营,扎实推进,领会课文 “时间先后、距离远近、动作亲疏”的表达方法,再写写老师和同学的先后变化,收到极好的效果。其中“复述体验”设计如下:
变换人物角色读文章第四段,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文中的小珍珠鸟,和文中的作者进行角色对换,体会鸟儿看人的心理,以及人对鸟的想法。
起先,小家伙(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的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我)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他)不管它(我)。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我)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他)书桌上。
(  )先是离(  )较远,见(  )不去伤害(  ),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  )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  )的反应。(  )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  )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  )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  )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  )颤动的笔尖。(  )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阅读时读者与文本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转换,联系生活实际与阅读积累感悟内容,以“我”的想法进行文本解读,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化阅读,体会人与鸟儿物我相融的美好境界。
40分钟里,孩子们与薛法根老师由当初的陌生,渐渐变得亲近起来,直到课尾的真情拥抱,课后的依依不舍,我深深体会到大师匠心与用心。课上,常看到他的头与孩子们的头碰在一起,听到他对学生的鼓励“对,让我好好想一想,再看看”。这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谐,老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在这和谐中进行。
一切尽在美好的境界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1: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