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觉得教师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平凡却伟大。
上周六,我有幸参加了港区的班主任培训,有夏书芳教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新课改的走法与走向:从当前课改面临的难题、导学案的发展与创新,到课堂流程的人创生与改造,风趣的语言不时逗得各位老师哈哈大笑;王慧玲教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她用妈妈般的语言向我们教师的快乐之道。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却让我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任重而道远。教师的职业是艰辛的,但是艰辛的背后才会孕育出最美的果实。
夏书芳教授的讲座重在一个字“实”,他用自己真实的经历,切切实实地说明了我们老师在新时代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的难题。何为“课改”,在“课改”这个口号轰轰烈烈的响了十六年之后,我们这些所谓的“年轻老师”依然参不透它的奥秘。夏老师一开始就讲到了我们在推行课改之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观念——明白容易转变难;学生——捆绑容易解放难;目标——确定容易分层难;知识——习题容易问题难;学案——编写容易价值难;小组——建立容易建设难;合作——热闹容易实效难;展示——分享容易暴露难;练习——出题容易全对难;评价——考核容易促进难;模式——套着容易创生难;文化——说着容易做着难。确确实实,这“十二难”道出了我们的困惑。在阐述“课改”之路上,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导学案的发展与创新:教案——讲学稿——导学案——学习卡(学卡、学案)——零教案。从名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课改中心思想:以学生为本。当然,现在的导学案依旧存在一些误区,如:满案题海战不休等等,但是夏老师还提出了他的观点:真正的课堂是一场现场演出,是不需要手拿剧本表演的,所以,他提倡教师不写教案,而是把真正的课堂装在心中,记在脑中,时时进行“现场表演”。
在这次的培训中,夏老师也对我们课改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老师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分组:同质分组,即按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等级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潜能生,在实际教学中放开优等生,关注中等生,重点帮扶潜能生,让每一类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滚雪球分组,即老师先教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再让这一部分学生教其他学生,让生帮生;网络小组,这种更适合在星期天和寒暑假,依靠网络建立网上学习小组,让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实践作业或探究性作业。
下午为我们做报告的是郑州市的优秀教师周慧玲教授。微胖的身材,一头花白的短发,一条鲜红的围巾,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虽年过花甲,但却依然像一个小朋友一样,用“快乐”去感染大家。周老师告诉我们,快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因为:快乐是人性;快乐是情绪;快乐是一种态度;快乐是一种感觉;快乐是责任。我们常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去歌咏教师的奉献精神,但周老师说:“教师,除了选择奉献,还要选择快乐与幸福”。周老师除了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之外,她还是一位优秀的妈妈,她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身为老师,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就要让学生体会“三快”:愉快、勤快、痛快。愉快是情绪,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快乐;勤快是态度,对学生精神上不控制,生活上不包办,让学生体会“勤劳”带来的快乐;痛快是感觉,让学生先“痛”而后“快”,这种“痛快”是学生历经艰辛而得到的,是比单纯的“愉快”更积极的一种体验。而想要学生快乐,教师必须先快乐起来,以教师的快乐去感染学生的快乐,带动学生的快乐。身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的越来越巨大的挑战,在日益繁忙的教学中,我们除了抽时间充实自己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给自己戴上彩色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美化我们生活中和教学中的种种小事,用豁达和爱去包容学生,教育学生。
这次学习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大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虽然讲座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它所蕴含的真理会使我终生受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