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教学故事?怎样写教学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06:4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亦多次让我们听讲座,以提高写教学故事(教学叙事)的水平。本人又从网上下载此篇文章以让自己更明了概念。
教学故事,也就是教学叙事研究。教学叙事研究是以教师自己的故事建构为手段,通过叙述故事,描述教师真实的教学生活,呈现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下的学生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意义分析,形成有关教学经验的“个人知识”,获得对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和解释的一种研究方式。由于教学叙事研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而且故事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历,其理解和解释又取决于教师自己对教学“现场”的独特把握和判断。因而,这种研究以其“平民化”的风格,给一线教师以亲切感。
但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不少的研究不是故事“味”太浓,冲淡了研究,就是“主题先行”,故事性不强,其研究给人以生搬硬套、人为拔高之感。教学叙事研究并无统一的格式与标准,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旨趣与品格。笔者认为在教学叙事研究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叙事与研究、故事性与典型性、描述与解释、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几对关系,才能使教学叙事研究真正成为一种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
一、叙事与研究
教学叙事研究离不开叙事,讲故事,但也离不开研究,故事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故事的升华。它是教师自己研究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教学生活,在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教学问题,产生看法上的改变,揭示教学的真谛,从而推动自己努力去改善教学的一种研究行为。
  首先,教学叙事研究中需要有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一般的故事,而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教学事件,生动地描写教师教学的“现场”,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思考,再现完整的从问题发生到解决的研究性教学过程。
  其次,教学叙事研究不仅讲“研究性”的教学故事,还要有对故事的进一步研究。它不仅体现在故事本身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记录,而且还有教师对故事进一步的反思和感悟。反思和感悟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效果等角度进行。在对故事的思考中,教师用自己的感受,捕捉教学现象勃发的生命活力,发现实践的教学意义,生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二、故事性与典型性
故事性是教学叙事研究区别于其它研究方式的最显著特征。在教学生活中,不乏具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事件,但是不是所有的“经历”都值得书写,值得研究呢?
显然,教学叙事研究必须有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这种讲故事不是记“流水帐”,不是事无巨细的生活实录,而要有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要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索,要想做到这两点,就需要使故事具有典型性。
  这里的典型性,首先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必须通过对教学事件的深度描写,写出故事发生现场的准确生动的情景,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这种生动在于要写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遭遇”问题、如何处理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可以是困惑、忧虑、愉悦等,故事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但应能紧扣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探究和思考,展示了教学生活的“原生态”,描述了老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具体体验。
其次,典型性还要求故事具有深刻的普遍性。例如,对于课堂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怎样进行合作、教师的专业成长等等,必须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深刻的普遍性。有了这种典型性,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唤起读者类似的教学体验,引发广泛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产生进一步探讨研究的丰富意趣。
三、描述与解释
故事需要描述,没有描述就不能成其为故事。正如在典型性的分析中所指出的,故事要能以生动的描述,再现具体而丰富的教学过程,表达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苦闷、彷徨、忧虑、兴奋、愉悦等一系列内心情感以及学生的精彩的表现。有了些描述,故事才具有了形象性、鲜明性的特征,才能够把读者带入到鲜活的教学情境中去,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视界的融合”,作者的解释也才能获得读者的理解。
当然,对故事的描述不是沉溺于故事的自我陶醉,它还需要对故事的反思、领悟,这就是解释。通过解释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作出恰如其分的说明和思考。这种解释是教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领悟,是故事描述的自然升华。这种解释可以分散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与故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解释也可以集中表达,对整个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整体性的反思和解释,提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认识,表明自己对自身教学智慧的顿悟和理解。这种解释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以及对“这么做”以后的理性思考和认识。
四、局内人与局外人
在教学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教学故事的局内人,又是教学故事的局外人。说教师是局内人,一方面教师可能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某个问题,思考并进行问题的解决,是具体教学行为的当事人,是具体情感、感受的承受者,遭遇着教学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体验着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故事,“入乎其内”,挖掘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展示故事的本来面貌。同时教师还必须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出乎其外”,跳出故事,对故事进行审视、拷问和反思,思索其中的真实意图,从而不断梳理自己对于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建构出故事的意义,挖掘出其中的实践智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观念更新与教学经验积累的有机结合。
应该说,这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并不是僵化生硬的,有时候可以进行灵活的转化,从而使研究者在不断的视角转换中贴近教学的真实,更好地促进已有经验和理论思维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融会贯通,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09: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