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班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7:3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班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为庆祝20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市各级妇联组织立足部门优势,发扬创新精神,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使全市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快乐、温暖而有意义的节日。

  一、创新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为组织好今年的“六一”庆祝活动,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等9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庆祝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制定了详细的六一活动方案。节日期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六一活动,五大班子领导分别到全市各幼儿园、儿童福利院亲切看望小朋友,并带去了精美的礼物,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也按照省妇联通知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分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庆“六一”等活动。市妇联与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在全市开展了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活动,张店区组织了“祖国发展我成长,童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和“文明礼仪”知识抢答赛,淄川区举办了庆六一“天艺美校”杯百米长卷少儿绘画精英大赛,周村区组织了庆“六一”暨第二届幸福宝宝风采展示大赛,高青县举办了庆六一“DIY低碳环保时装秀展演”文艺汇演,桓台县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我给老师敬个礼”、“我把学校来打扫”、“做文明有礼小公民”等道德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开展让孩子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寓教于乐,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同时,市电台、鲁中晨报、**晚报、聊斋网、鲁中网等各大新闻媒体对六一活动进行了高密度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六一”期间,全市各大新闻媒体先后发稿270余篇(次)。

  二、集中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六一“圆梦行动”

  “六一”期间,全市各级妇联、各有关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六一”儿童节“圆梦行动”公益活动,并结合春蕾计划,重点对孤残儿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流浪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特殊困境儿童群体进行了帮扶。市妇联联合鲁中晨报社组织开展了“听花开的声音---2013情暖六一”公益助学活动,协调爱心企业在全市范围救助100名贫困学生,为每名学生发放助学款1000元,并赠予部分学习用品;张店区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区属小学幼儿园送去了价值两万余元的学习、体育用品,并对20名困境儿童进行了慰问;周村区妇联组织全区110多个“爱心妈妈”志愿者家庭近300余人,在周村区人民广场举办了“关注贫困生携手共成长”志愿义卖捐助活动,共募集爱心款2500元;博山区组织女企业家捐建了“贫困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并购买了价值4万元的爱心物品,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关爱体系,结成帮扶对子142对;桓台县开展了“关爱贫困学童,赠送爱心书包”活动,为200余名贫困学生送去了爱心书包和文具等学习用品。高青县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研活动,并结合干部联户包村工作,积极开展了帮扶结对活动;沂源县组织开展了“手拉手、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15名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到南鲁山镇看望了25名家庭贫困儿童,为他们带去了现金及“六一”节日新装。据统计,六一期间,全市妇联组织救助春蕾女童23万余元,开展的“圆梦行动”折合现金49万余元。

  三、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家长素质

  今年以来,**市妇联积极开展“爱在家庭”亲子教育公益讲座,截止目前,共举办讲座28场次,万余家庭从中受益。5月31日,邀请北京根基教育专家宛春宁博士,举办了以“让孩子在爱中成长”为主题的6A亲子教育讲座,全市1200名家长参加讲座,进一步提升了“爱在家庭”亲子教育公益讲座的品牌影响力。周村区开展了“益智启蒙”亲子早教课堂,定期为妇女儿童家园的孩子们开设早教课堂,使妇女儿童家园真正成为社区妇女儿童积极参与的活动乐园和精神家园。沂源县面向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举办家庭教育巡讲团巡回报告会10场次,5000余名家长和老师听取了报告。其他区县也在“六一”前后举办了20余场家庭教育讲座,场场精彩讲座使家长们充分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对家庭教育的科学、理性认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22: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