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作为师者,我是这样折腾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5:4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星期一下午放学后,刚回到家,习惯性的一翻手机,有两个未接来电,电话是教导主任的,心想不会是出了什么与我有有几毛钱关系的事吧。忐忑地翻开微信,由语音得知是我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学生成绩相对较好,让我整个发言稿。具体而言就是结合本次中心校组织的期中考试谈谈自己的想法、做法,与大家交流学习一下。鉴于此,岁到不惑之年但仍离不开人间烟火的我也不好推脱,只好搜索枯肠带着我在教育教学上一些折腾的想法和做法忐忑地来到这里,请诸位同仁刀削斧砍批评指正为盼。

一、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开启学生求学的发动机

孩子们就像一辆汽车,老师和家长就像司机,如果打不开发动机,搁不上挡,加不上油门,每天只靠司机在后面推,将是事倍功半的。如果打开了发动机,只需搁挡、踩油门,汽车就能飞快的跑起来。如何开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发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理想教育也叫目标教育,换句话说就是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有人说,孩子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学习的目的就是早日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这个目标虽然又红又专,总有一种感觉有点空洞、有点遥远。有人说,学习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青云直上、报仇雪恨。这个目标是利己主义者的座右铭,总有点阴暗的极端的色彩。

《论语·子张》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虽然是子夏说的,却很能代表孔子的意思,因为这就是他的理想──在读书与做官之间游刃有余。过去,人们常常把“学而优则仕”理解为书读得好,就能做官,或就去做官,这是不对的。因为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仕而优则学”。如果“学而优则仕”是“书读得好就做官”,那“仕而优则学”是什么意思?是“官做得好就读书”吗?显然不通。其实,这里的“优”,不是“优秀”,而是“优裕”,即“有余”或“富余”。也就是说,做官而有余力,就治学;治学而有余力,就做官。一边做官,一边做学问,两边都不耽误。

由于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处于“农耕社会”,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极其有限,“耕读传家”成为人们的理想追求。唐·刘禹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是明证。作为士人阶层“学而优则仕”,通过做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搂草打兔子”使自己富裕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青少年在不违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的前提下,不论选择何种职业,在实现自身价值的情况下使自己生活富裕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人生下来都是自私的,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又有谁会心甘情愿的去付出?另外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学习都是比较被动的。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学习,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温饱,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尊严等等得不到满足而学习,这才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呢?生活中孩子们吃穿应有尽有,玩游戏电脑手机不离手。相比而言,只有学习苦、学习累,努力学习最遭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教师和家长,一定要“狠”下心来,让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实践,让他们体会生活之艰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苦楚远比学习的难度大、苦楚多。让他们切肤认识到: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不拼搏一把跳出农门,会艰辛一辈子,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开启他们一心向学的发动机。

今天努力一点点,比将来低头求人贵一百倍。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教学工作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动力。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更高层次的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的学习,才会成为“不必不如师”的弟子。

二、给学生搭建能够平原走马的平台

一个班级有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孩子组成,他们的性格特征、家庭环境、文化底蕴、社会阅历等各不相同。作为师者,如果能把所有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建构新知的过程与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出来,将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学习资源!

开学伊始,我就试着把全班三十名学生按综合素质平均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并让每个小组围成圆桌形,学生面对面地坐。目的是有利于学生预习讨论、展示纠错。为了展开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形成拉力对抗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把每组的五个学生按素质差异编成1号到5号。就像红军战士在战争中学习作战方法和作战技能一样,一段时间内我发现学生自学、板演、讲演、表演都很积极,唯一不足的是单打独斗现象愈演愈烈,缺乏合作意识。

为此,在教师例会上我把我的困惑提了出来,教师们献计献策,最终达成共识——引入小组间评价量表,激励个体时也激励优胜小组。通过组间评价,把个人荣誉与小组荣誉有机的捆绑在一起,个体与小组一荣俱荣。

上课板演无疑是最精彩的环节,无论抽到几号上台,为了使自己小组获胜,其他的学生都会像拉拉队一样零距离的支持着自己的队友,他们不停地比对着各个选手的板演情况,一旦发现自己小组的选手有丝毫差池就及时的给以指导和更正,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兵教兵的力度,也为了检测兵教兵的效果,更为了培养学生们认真检查和细心思考的习惯。我常常在抽出学生板演以前留白一点时间,让组长帮扶组员搞好习题的检查与修正,一旦选手板演直播开始后,不准再进行现场提示和指导。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尝试,学生预习讨论新知,学生展示发现问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

三、教师必须有帅的气魄,学生才能尽显其能

课改的风早已吹皱教育这一池春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早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如何让教师少讲一点点,学生多学一点点,成为教育教学中永恒的话题。

韩愈在《师说》里给教师下过一个很经典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不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是要有一定的资本的,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然就是信口雌黄、误人子弟。

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将知识比做水,以“一桶水”和“一碗水”来形容师生之间知识储备的差别。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个经典的比喻被教师视为真理,并以此激励着自己不断的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这“一桶水”的水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经典比喻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新一轮的理性思考。

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知识的获取途径越来越丰富,就知识总量来讲,教师跟学生之间恐怕早已没有“一桶水”和“一碗水”那么悬殊了,甚至很多学生的知识总量,特别是对新知识的掌握已经超过了教师。

其实几千年前,韩愈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只要在自己所擅长的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有着较强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就可以说具备从教的基本资格了。另一方面,即使教师有能力拥有“一桶水”,也并非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教师即使拥有自己的“一桶水”,甚至拥有“一条流动的小溪”,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依然很难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只能交给学生我们拥有的知识技能,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充分注意自己的专业发展,这一内涵是多方面的,他既包含了知识储备的增加,也包含了教育精神的培养、教育理念的领会、教育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智慧的拥有。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会做战斗员,与学生比知识储备、比娴熟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指挥员,掌握好过程与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就像宋江在水泊梁山武功可能并不高,毋庸置疑的是他却成为大家拥戴的头号英雄。何也?他能给众英雄豪杰搭建英雄用武的平台,用人得当,奖罚分明。

四、把自己变成学生亲的师、信的道

看到题目,也许你会说我在作秀,也许你会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为对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对立的两个个体,教与学始终充斥着居高临下与犯上作乱,哪会有亦师亦友可言。

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候我们稍有不如意,便对学生动辄批评训斥,给学生的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好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的好听一点,就是因为爱而伤害,伤害的天衣无缝,伤害的合情合理。其实没有意义的指责和没有落实的惩罚,只会使孩子们破罐破摔,越来越差,然后与我们不懈的斗智斗勇,使我们痛苦不堪。

我们知道,生命的基本特点是简约、趋利避害、自适应调节。当学生们不能理解我们的讲授,或者跟不上我们的节奏的时候,我们是否首先反思自己备的课是否简约。当学生们因为无心之失,或者不得不有心之失的时候,我们是否首先下意识认为是孩子们万般无奈下的趋利避害所致。当学生们不那么听我们的摆布,甚至有点逆反行为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那是孩子们在痛苦情况下的一种自适应调节。

有人说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智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学生鲜活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莞尔一笑甚至哈哈大笑中无意识状态下理解新知、掌握新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优秀的习惯是奖励出来的,批评只会强化缺点!故在教育教学或者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丰富的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尽可能的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如果能把孩子们的积极因素变成太阳,就不要变成星星或月亮。久而久之,学生们与我们亦师亦友,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难道我们不是在享受教育。

五、用“读书”“行善”给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人生就像穿衣,只要第一粒扣子没扣好,衣服和身体就很难相宜。其实在没有镜子或没人关注的情况下,很容易把第一粒扣子扣到第二个扣眼里,接着就一错到底。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把“读书”“行善”作为自己的终生必修课。无不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民国教育家张元济曾经在商务印书馆题写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台湾政要马英九家传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人比南山青松老,业随天鹿寰宇兴”。从这些饱含世家大族家庭精神传承之言中不难看出,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法宝就是读书和行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理想。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时代就表现出了“望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自信豪迈。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河大校训告诉我们:读书可以使青少年“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国吕蒙激励我们:读书可以使人脱胎换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曾国藩老前辈小时候并不十分聪慧,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三更灯火五更鸡”,也成为了立功、立言、立德的一代圣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前辈少年时代就远赴异国他乡求学,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读书小则可以怡情,大则可以救国救民,实在是善莫大焉。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明确指出: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十分重要。故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成长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家长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譬如我们让学生学习国学,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把国学内容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内外结合,内化于心。

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要做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才能求得真学问。“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注重自身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为了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不但要有初恋般的热情,还要有宗教般的意志去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树立自我,使自己成为高大上的时代楷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也绝非一日之功,“论持久战”的同时还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方法论,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化整为零变成孩子日常的行为准则,通过及时的评价坚定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心,进而让孩子们有意无意的形成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共勉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20: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