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随笔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22: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学案中的困惑

   倡导的导学教学模式的确是一种创新,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历练。教育在不断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所以,做教师的必须要学会适应各种教育教学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开学我认认真真的投入到了导学案的实践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惑:

  (1)边做题边讲课耗费的时间多,我一般需要4课时。怎样就能省时高效呢?

  (2)差生在完成巩固练习时我发现他们在等答案,虽然我设计的评价方案多,但总有些孩子在听别人的完成,长此下去,他们的阅读能力会越来越差,怎么办? 

  (3)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不能够收放自如,有时候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了可是放得太大,很难收住,有些课又放不开手。也就是说,有些时候该给学生点到的地方没有点拨好,有些时候该让学生兵教兵的时候又不敢相信学生。
    与此同时,我也有新的感悟,这样的教学,确实对教师刻苦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有一个推动性的促进作用。什么样的课型,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都需要老师去探究。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新的教学模式,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我没有理由退缩,只能努力向前。在尝试中努力,在实践中探索,聆听领导的指导,多听课,常反思,多与同事交流,相信会有进步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22:11:00 | 只看该作者
课外阅读的方法与对策

    让学生们博览群书,开拓视野, 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在此,我就本学期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领悟表达方法,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四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变色龙》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有目的地阅读中外科普名著,如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越地平线》,贾兰的《爷爷的爷爷爷从哪里来》,法布尔的《昆虫记》,房龙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在个为什么》。学生们读了有关书籍后,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心到、口到、眼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确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谈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有了正确方法,学生读起课外书来,或浏览、或精读、或选读、或记笔记,我们仿佛看到阅读课堂的春天,学生不再深陷题海之中,沐浴着文字的朝阳,尽情地畅海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然而,当今社会的电子游戏、电视剧等有时让学生们迷失了方向,他们可能会看电视剧《水浒传》,打游戏《梦幻三国》,也不情愿看一看原著《三国演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可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对策。

一、开设阅读课,课内带课外。我们每逢星期一下午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保证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全身心地阅读课外书籍。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往往坐而不动,恨时光匆匆,读未尽兴,意未欣然。这时,我们因势利导,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书在本周内看完。

二、加强检测。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及时了解,学生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教师要了然于胸,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导。检测的方法很多,大约有以下几种:1、加强联系。依靠家庭的力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1)建立“家庭学校阅读联系卡”。让家长每天在联系卡上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有家长的协助,阅读质量大大提高。(2)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以便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孩子。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表演课本剧、办小报、书评、心得交流会等。

三、生生互助读书法。激发学生向他人推荐可读书籍的兴趣,提高同一本好书在本班流动阅读的速度。过去,有的学生读完了某本书后,不是放回书架就是还给图书馆。我们打破传统的“一人读一书”的传统读书模式,每个学期开学第一个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向学生推荐一本书。如五年级阅读天文知识兴趣小组有20人,在每学期即将开始,语文教师物色好大约20本古今中外不同的有关天文知识方面的书,然后在开学时推荐给不同的学生。当学生们读完这本书后,会迫不及待地去推荐给本志趣相投的伙伴读,由于是同龄人推荐,他们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读后的共鸣。每个阅读兴趣的成员既是好书的推荐者又是好书的受益者,如A同学读了《爱的教育》推荐给B,B读了《爱的教育》又推荐给C,……,B读了《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A,A读了又把《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C……,为了方便交流、推荐,读同一本书、同一兴趣的学生设有联系卡和QQ群。任何学生读任何一本书像接力棒一样传下去,如此循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将设计班级阅读“接力棒”登记表,规定每学期阅读课外书不少于10本,推荐课外书不少于10本(这是以自然月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每个学期五个月,每月读两本课外书)。根据登记表的情况,期末考核分别评出一星到五星阅读推荐者及阅读接力棒运动员。

四、开展每月阅读大王活动。没有竞争没有进步。为了激励先进,我们开展每月阅读大王活动。教师月初布置学生阅读任务,月末检查,看谁月末读的书最多,谁是本月阅读大王。

 总而言之,让我们广大教师行动起来,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少做练习多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建立健康有序的小组合作机制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一种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新课程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当我们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他们的表现往往令我们失望:学生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 ,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见解。有些组则在不断分工,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如何建立健康有序的小组合作机制,我个人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无效的。训练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角色分配。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磨合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

2、良好的交流习惯。组内学习时,一要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汇报交流的结果时,应是小组的意见,采用 “我们小组认为……”的方式汇报。

二、教师要真诚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很多时候,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合作学习活动,讲台上的老师是很难知道的。教师的角色定位不要只局限于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还应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见解,如何学会倾听,如何汇总成果,逐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不能做秀。不切实际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容易诱发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如: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只有符合教学需要的合作学习,才能吸引学生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或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带着问题参与合作学习才是最有成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学校组织听了三节运用导学案的课,其中对本年级的课印象颇深,现就听《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下:



  一、尊重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王老师围绕这一课题,通过读读说说,读读想想,读读动动,感其情,见其形,悟其理,求其新。这些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抓阅读和表达的对应点以及两者的联结点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拿永远比给深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中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明白这句话,我以为如果这句话运用于语文教学的话,应该可以改为“拿永远比给更深刻”。我说的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因为拿意味着自主,意味着学习是学生主动索取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王老师用的就是这种导学式的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规范而简练的教学指导。她就像一位火车司机,对教学中非重点部分该提速的提速,教师几句话就带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的高尔基给儿子的一封信,则花了重手笔,该减速的减速,欣赏“这里风光独好的美景”。

  三、踏雪寻梅,不忘语文来时路。

  语文的功能包罗万象,功能复杂,小语还是姓语,我们不能忘了语文来时的路。现在的语文课必须忠诚的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扎扎实实训练,真真切切感受。这节课中老师非常重视训练,如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对一些关键语句的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这样学生学得就扎实,训练的就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9: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