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三角形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00:5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三角形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
课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探究得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运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3.通过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发展推理能力,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学习难点】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运用.

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 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 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知识回顾:
1.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且BD=10cm,则BC=20cm.
2.在△ABC中,BC=AC,∠A =55°,∠C=70°.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一)合作探究
教材P63探究.
通过探究,我们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为:等角对等边)
思考: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 边三角形.
(二)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64例2.

2.如图,已知∠E AC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AC.
证明:∵AD∥BC,
∴∠1= ∠B ,∠2=∠C.
又∵∠1=∠2,∴∠B=∠C.
∴AB=AC(等角对等边).

提示:要判断AB与AD是否相等,只要知道∠ADB与∠ABD是否相等.利用等角对等边.
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各小组展示的黑板上,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解决.
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知识模块二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5例3.
(二)合作探究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BD平分∠ABC,判断 AB与A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解:相等.理由如下:
∵AD∥BC,∴∠ADB=∠DBC.
∵BD平分∠ABC,∴∠ABD=∠DBC.
∴∠ADB=∠ABD.
∴AB=AD.

2.如图,AB∥CE,AD∥FC,E、A、F在同一直线上,且∠EAD =∠FAB.
(1)△CEF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想一想:△CEF的哪两条边之和等于四边形ABCD的周长?并说明理由.
解:(1)△CE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B∥CE,∴∠FAB=∠E .∵AD∥FC,∴∠EAD=∠F.又∵∠EAD=∠FAB,∴∠F=∠E,∴△CEF是等腰三角形.
(2)四边形ABCD的周长=FC+EC.理由如下,∵∠FAB=∠E,∠EAD=∠FAB,∴∠E=∠EAD,∴AD=DE.∵∠EAD=∠F,∠EAD=∠FAB.∴∠F=∠FAB,∴AB=BF,∴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AB+BC+CD+AD=BF+BC+CD+DE=FC +EC.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模块二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20: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