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人深省的思考: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小升初综合素质评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6:0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 “2018郑州市民办小升初综合素质评价”成了郑州市民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大家小巷里、地铁公交各种交通工具上、电台广播里、各种微信群、朋友圈都在讨论着这个热门的话题,甚至盖过了精彩的世界杯。随着综合评价的“温度”渐渐退去,今天我又找到了本次评价的试题,认真看了几遍,觉得此份评价确实颠覆了一般意义的评价,作为一线教师我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想再谈谈“素质教育”。

第一次看到朋友圈里发的这份评价试题,打开之后就一点懵。这算哪门子评价?这不是在难为孩子们吗?平常孩子们的刻苦学习被这一份评价打败了吗?……埋怨、指责出题人的刁钻,不熟悉教材、不了解课标、哗众取宠……但当我静下心来,一道题一道题仔细阅读时,又被出题人的睿智、教育敏感度、综合性素质,深深地所折服。这不是一般意义上一次评价,题目有广度,有深度,有经度,有维度,是一份“有嚼头”的评价,也是一张“网”,网络知识。该评价试题不仅仅是一份评价,还对所有参加测试的同学进行了爱河南、爱家乡的教育,处处能感受到习总书记所讲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作为河南人的骄傲。

随着进一步阅读试卷,我嗅到了“素质教育”真正到来了,我国从1999年提出“素质教育”至今已经19个年头啦。这19年来各种各样、各层次的教育改革都在进行,随着改革推进,各地虽然丰富了评价的内容,多了几把衡量孩子的尺子,但是最终还是一试卷,在期末评价中,所有的过程性评价都显得身单力薄。

本次评价有几大亮点。

首先本次测评颠覆了传统的评价形式(传统的评价试题:听力、看拼音写汉字、回忆课文内容填空、句子练习、阅读、习作……),而本次评价试题新颖,更重要的特点就是“活”。此次评价是按照“前言”、“文明曙光”、“定鼎中原”、“有容乃大”、“盛世荣华”、“展望未来”六个阅读板块来展开的。

其次本次测评增加了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覆盖的信息量大。考察了孩子们阅读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逻辑能力……是对一个学生的考察,更是对一个公民的考察。我最初否定出题人不了解课标,当我拿出课标认真对照,发现在第三学段课标中清清楚楚的印刷着这样的一段话:“……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忽略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而当今的社会,非连续文本,生活中处处皆是。

本次测评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就这份试题融入了英语、音乐、数学、科学、语文、等相关学科。这个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学科融合!学科融合!如果还没有意识到,那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成为一句空谈。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但什么样的改革才是有生命力的改革呢?我个人认为必须培养学习者乐于探究的兴趣,善于反思的能力;教会学习者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习者发现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这个时代是个大融合的时代,英雄已经不能拯救世界,需要的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风流人物”的共享;教会学习者有“大局”意识、“大局”思维……

最后本次试题又一大亮点就是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忽略死知识的考察,防止死读书、读死书的书**的产生。纵观本套评价试题,如果仅仅是靠背诵、计算拿到民办初中的入场券,那你在考试的时候只能祈祷了,也只能在考试之后仰天长啸,期盼奇迹的出现罢了。

一位小学生测评之后跟家长说:“我背了那么多古诗词,去哪里了!文言文,去哪里了?四大名著,去哪里了?我六年小学学习的知识,这次考试只用到了汉字和拼音,其它,无啥用呀?……”

那么我请问你孩子,你背的古诗词何时运用过?是不是只停留在你的大脑里休息?你是否看到了在池塘里戏水的鹅群,是否会吟诵到骆宾王的“鹅,鹅,鹅,……”;看到水中的鸭子你是否会吟诵到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看到水中的鱼儿你是否会吟诵到汉朝民歌的“鱼戏莲叶间”;看到餐桌上的的鳜鱼你是否会向父母吟诵到张志和的“桃花流水鳜鱼肥”;……你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我想说,孩子我们学习是为了运用,而不单单是大脑“硬盘”的储备。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因为生活即教育。仔细阅读本次评价有些知识点可能非小学阶段所涉及的,但文本有大量的说明材料,如果仔细阅读,不难从中发现答案。难的是你是否具备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品质,如果你有这样的品质,我相信你会“任尔东西南北风”。

孩子,别让自己只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让知识成为你撬开世界的工具。让知识和生活方式联系吧,孩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6:07:5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需要改变,河南博物院!
──我与博物馆(3)

       这几天,一张小升初的试卷,把河南博物院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当红炸子鸡”,围绕着河南博物院和小升初试卷。展开了各种话题和激烈的争论。
        昨天我那篇《“博物馆套餐”是毒药吗?》的博文,对目前的一些言论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有一些说法,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人说:
         “河南博物院距离我住的地方很近,近20年来,我去过两三次。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知道里面有几件国宝的        仿制品。除此之外,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应该讲,对于一般游客来说,他说的基本上是事实。我在博物院搬迁之后去参观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

        我发现和以前相比,说明词变得太简约了,而且缺少对原因和背景的介绍,让不具备较多历史知识的游客,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其实这也是各大博物院的通病了。各大博物院里面,虽然展品很丰富,但是介绍都很简约。一般游客去转一圈,相机里面倒是拍了不少照片,但是脑子里面实际上没装多少知识。而这些照片,很快也不知会被放到哪个文件夹里去,可能永远也不会被打开。这样去博物院一趟,有什么意义和收获呢?
        我是本来对历史就感兴趣,又在之前的博物馆里面,看到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然后自己又主动的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才有了相对来说厚一点的底子,才能够给我的亲友们进行讲解。如果不是我这样讲解的话,估计他们去博物院也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脑子里也只是装了些瓶瓶罐罐、鼎釜甑甗。
         一所为了传播知识、散播文明之光的博物馆,让游客参观完了之后,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没有唤起他对历史的兴趣,没有让他增长很多见识,没有让他觉得有一所宝库向他敞开,那这样的博物馆的展示,可以说是不够成功的。与国家设立博物馆的初衷,也是不相符合的。
        古老的文物,当然要放在展柜里面精心保护。但是,如果只重视保护而忘了它的教育功能,那是降低了文物的价值。珍贵的文物,放在幽深的展柜里面,旁边是言简意赅的解说词,固然显得高大上、高深莫测。但实际上拉开了和游客之间的距离,显得曲高和寡,高高在上。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各大博物馆的通病,那就是和游客的互动太少了,可以动手做的项目太少了。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去科技馆,因为那里的展品,能摸、能动、能操作,而到了博物馆,只能干巴巴地看。
        博物院刚迁过来的时候,我记得还有一些互动项目。比如说斗拱结构、活字印刷、投壶和射覆,现在这些互动项目也没有了。
        我去省博物院的时候,挺喜欢看里面那个“华夏古乐”的表演的,那些演员们演奏的好,还穿着漂亮的古装,让我羡慕的不行。我因为去的次数比较多,所以和里面的一位演出人员聊的比较热乎,她曾经带我到后台,让我零距离参观了一下演出服,我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曲裾深衣”。虽然羡慕得眼睛里要长出了手,当然我也没好意思说让我穿穿。我就想,博物院要是能出租这种古装就好了,我每次来可以就穿着它去参观了。这样在夏天去参观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冷气太大而被冻感冒了。只可惜,并没有这项服务。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博物馆需要改变,我觉得,至少应该有这样几方面的改变:
        第一,增加说明词的内容,让去学习的人能够真的获得知识。我曾经看到,因为说明词内容的稀少,有的孩子指着展柜里的展品,问家长它的作用是啥?有些家长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信口开河,反而给孩子传达了错误的信息。
        第二,增加许多互动的环节。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挖掘出来很多可以互动的项目,除了上面说的那些以外,在我们古老的工艺当中,还有很多精巧的机械,如指南车、投石机等。可以复制出来,让孩子们去拼接、去玩儿、去操作、去了解。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知识,了解的知识越多,他对博物馆就越感兴趣。
        第三,像我这样的业余考古爱好者很多,可以组织起来。比如实行会员制,注册会员,也可以交一定的年费。会员可以经常,参加博物院组织的活动。会员来参观的时候,可以租一身古装穿着去游览。这些会员,都是有一定知识的、对博物院的“真爱粉”,这些会员就是天然的义务讲解员。
        第四,为了让大家了解考古知识,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大家了解考古。比如布置一个模拟的考古现场,事先埋下一些仿制品。组织会员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参与到“考古挖掘”活动中去。普通游客可以围观整个“考古发掘”的过程,大家一定会兴味盎然的,这才是让考古“活”起来了。
        第五,与中小学联手,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博物院探秘等活动。让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带着问题参观,带着收获离开。
        知识不能停留在纸面上,也不能供奉在展柜里。知识只有“活”起来,才能走进人们的心里。
        We need to change!我们需要改变!爱之深,责之切。河南博物院有着丰厚的底蕴,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不仅河南博物院,其他博物馆也是如此。不要总是阳春白雪、庄严肃穆的样子,还有很多事可以做。要让知识“活”起来,一定要俯下身子来接地气儿,让智慧和文明之光,真正的传播开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13: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