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去过香港的吗?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但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
1、    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2、    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
叩问  脊梁  硝烟  深入骨髓  悄然落地
3、  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
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畅,还大致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
三、学习第2节
1、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伟大时刻就要到来。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指名读第2节)
2、交流: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其实,刚才说的这些特写镜头,从诗歌的角度来讲就叫——意象。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从而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
3、那么,从这些特写镜头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自己去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反馈,朗读。
四、学习第3节
1、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华儿女百年来的心愿。世界即将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同时,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历史,在这最后一分钟,也不由涌上作者心头。默读诗歌第3节,划一划,圈一圈,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交流,点拨。
(1)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板书: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不平等条约)
(2)师小结:这又是诗歌的另一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
(3)师叙述(配上图片):让我们看看吧!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仅挖空了中国的国库,更使无数中国人深陷毒品,无法自拔。为了抵制毒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侵略者在中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爱国儿女奋力抗争,可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为了自保,竟主动与英军议和,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缔结了《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中不仅要求中国向英国赔款达上千万元,更是将香港完全霸占了去。)
4、同学们,很多话想说,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吧!(指导朗读前半段)
5、旧中国无能,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收回了香港。看——(师引读下半段)
6、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啊,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二淌!这一滴泪的分量有多重啊,竟能使大海沸腾!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指导朗读后半段)
7、你的朗读也使大家沸腾!同学们,想不想再次亲历那伟大的时刻?(播放视频)
8、如果让你写《最后一分钟》,你会抓住哪些特写镜头来写呢?请你也来试着当一回诗人吧!出示句式:
最后一分钟,
是                ,
是                ,
是                ,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9、香港,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天晴。相信你在祖国的怀抱里,会更加繁荣、富强!(小组表演诵)
六、分层作业
1、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一步了解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回归后的发展史等。可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信息直通车上和大家交流。
2、搜集其他有关香港回归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诵,在下周班队课上展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一直是我想认真揣摩的一个教学切入点。从《山城的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再到这次的《最后一分钟》,我进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尝试。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训练中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

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创设情趣。一张香港回归的震撼人心的画面,一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旁白,把学生引到了1997那个刻骨铭心的一分钟,孩子们也明白了这一分钟的珍贵,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文入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

3、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当丰富。在课前预习设计上我并没有让学生的情感有所侧重,而是就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进行收集。课堂上,学生收集的丰富的课外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课外资料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精神营养丰富,道德质地醇厚,感情成分饱满,适合时代需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恶、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进步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但是教学只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理论与实际的磨合口。课上完,细节的思索却不断。

1、孩子对香港的过去和一分钟的体验了解甚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资料的渠道,所以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课外资料,加深孩子对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课时是否会感觉课堂上教师的导语过长,教师的语言过多?

2、对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难,作为教师,我都读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会破坏文本的整体意味。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我认为对香港过去的痛苦和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能有迷糊的印象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标。因此,我重点抓第2、3小节,用板块对比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目标设计,是否会浅化了文本的意味?

3、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对于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并让学生在资料上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略读课文,注重能过的是方法的积累,用资料来冲击情感。我想,我们还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不同的尝试。这种没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尝试会不会让学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5: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