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教育故事“守候最初的美好”演讲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08: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守候最初的美好》

最初,来源于“初心”,《华严经》中有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主席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到了我们教育这个阵地,教师这个行业,“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就是我们每一位与教者需要做到的了。

与教者,初心,有两个方面,先是刚刚入职教师的职业憧憬,再是学生刚刚入学的未来愿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候着这两个最初的美好,使其不偏离航线,不误入歧途,不会因为失望而打破憧憬,不会因为失误而打碎愿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这——默默无闻的静静守候。

我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近20个年头。从一个懵懂无知的教育新手成长为如今较为成熟的教育工作者,期间,我经历了许多。有看见孩子们天真无邪笑脸的开心,有披星戴月刻苦钻研的坚韧,但更多的是无法征服学生心灵的痛苦和努力过后无法得到认可的失落……为此,我曾迷茫过,忧虑过,甚至退缩过,也曾无数次的设想过自己不一样的将来,然而,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是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我们班上有个男生叫朱彦青,他经常不写作业,逃课,进网吧,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也看不到他的人影,好几次家长都想放弃不管。那天,破天荒的一大早我就在教室门口见到了他,正当他头一低准备进班时,我叫住了他,因为,我发现他的脸上青一块、红一块的。经过盘问才知道,原来他偷了邻居的钱,爸爸一气之下打了他。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中午,我走进了朱彦青的家。他年迈的奶奶接待了我。老人擦着眼角告诉我,彦青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妈妈一直没有音讯,爸爸又另组家庭,从小他就跟着年近七旬的奶奶过。老人说:“继母不让他回家,也不许爸爸给钱,我一月才有150元抚恤金,怎么也不够用呀!”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走出了那个阴冷潮湿、让人发抖的家。回去的路上,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平时,我只知道他不争气,令我头疼,却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他。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我要负很大的责任。怎么办?该怎样融化他心中的那块坚冰?该怎样努力才能唤起他的斗志?我在思索着——

下午回到学校时,我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望着他那满脸的伤痕和无助的眼神,我的心又一次痛了。可怜的孩子!此刻,他是多么需要有人来关爱呀!我搬了把椅子让他坐下来,他却拒绝了。当我抚摸着他脸上的伤口,声音发颤地问到:“孩子,其他地方有伤吗?”那一刻他愣了,眼里立刻盈满了泪水,嘴唇也哆嗦起来。“老师您,您不是批评我?我偷东西了!”说完,这个一向倔强的男孩儿竟哭出了声。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把把他揽入怀中,我掉泪了。为他的不幸,也为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承认错误。那天,我们谈了很久,从奶奶的含辛茹苦,谈到爸爸的心力交瘁;从他的贪玩无知,谈到做人的理想;从身边优秀的同学,谈到从小立志成材的伟人……在这次促膝长谈中,他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真正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深刻含义。

从那以后,他不再与爸爸闹别扭了,也很少有逃课的现象。课堂上他认真听讲了,我就向他竖起大拇指;作业有进步了,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在我的一次次鼓舞和耐心的辅导下,这个从来都不及格的学生,期末考试,居然考到了九十多分,这简直太令我惊喜了!发给他试卷的那一刻,他高兴的蹦了起来,跑过来紧紧地拥抱着我说:老师谢谢您!望着他欢呼雀跃的样子,我庆幸我终于守候住了这一份美好。

从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守候的幸福,我更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我不再设想自己不一样的将来。因为我知道学生是茁壮成长的小苗,我就是除草施肥的护苗人。因为我的守候,小苗会更加茁壮;因为我的守候,小苗会更加健康;因为我的守候,小苗会更加美好!这就是我从教的初心啊!

老师们,让我们用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关切的话语,一次真诚的祝福,甚至一个甜蜜的微笑,给学生的心灵带去一股股催人奋进的暖流吧!让我们用真诚开启心灵、用智慧孕育成长、用希望放飞理想、用行动去守候每一位孩子最初的美好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08:11:48 | 只看该作者
守候最初的美好

中牟县新圃街小学    张金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17: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