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课有感 《关雎》:诵读之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07: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现代与经典”的观摩中,我们欣赏了三节跨学科的《关雎》课。三节《关雎》,同课异构。郑梨花、邓锦芸、谢晓梅三位老师分别用诵读、吟诵、音乐的方式,将我们带入到《诗经》的悠远意境中。而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郑梨花老师指导的《关雎》诵读课,我的分享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

一、初识《诗经》。

郑老师通过播放录音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雅、颂。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1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而《关雎》为“风”之开端,《诗经》之首。它表达了什么思想呢,为何孔子将他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郑老师在一开始留下本课要解开的悬念,生发孩子们对未知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关雎》。

在老师与男生、女生合作诵读中,我们逐渐走进文本优美的意境中。接下来就是对语言的体味:郑老师让学生找出“参差”、“窈窕”、“辗转”等双声叠韵词,然后通过词义让学生来体会这些词语蕴含的情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可以说是全篇之主,窈窕最终落在一个“淑”字上,窈窕用来形容其“淑”。心善为窈,容美为窕。用“窈窕”二字给人一种温柔蕴藉之感,却又不尽显于外。这两个字至关重要,全篇皆因此二字而生发开来,反复曲折,更加凸显此二字之重。

紧接着又从章句和情感角度对诗歌品读。郑老师选取了《关雎》的起兴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特点,探讨诗经作品章法之美。郑老师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每章诗歌的故事内容;然后通过对“流”、“采”、“芼”三个动词的品析,体会“君子”对“淑女”情感的变化。在不断品味中,学生们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赢得一片喝彩。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不仅深刻形象的领会到了词语的意思,更体会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三、品味意蕴。

赏意蕴,品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文化”既是亮点,也是难点。郑老师这堂课将文化点设计为以“君子”的婚恋情感体会中国古典文化的含蓄中和之美。郑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1.在《关雎》中,“君子”体会到了哪些爱情的滋味?——这种滋味是一种虽然让人寤寐思服却依然含蓄克制的感情。2.思考《关雎》中“君子”对于喜怒哀乐的表达有何不同?

《关雎》中君子的感情表达含蓄优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一句,全诗仅仅三章却重复说了四遍,真是念念不忘。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友”字和“乐”字将君子一片深情尽表现于此,同时体现出一种博丽庄重之态。《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美得中和适度、含蓄婉转。

这堂课以语言为基点,文学为美点,文化为亮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文味,从整体设计和实施效果看,这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课。郑老师抓住不同章节用词变化讨论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变化,突出课堂教学重点,而在最后在文化层面的选点无疑是抓住了诗经的文学精神内核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含蓄有度”是君子的爱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重要特点。在当下个性张扬,情感奔放的社会风气中,让学生了解体会这种含蓄有度之美,无疑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

在古诗词中,我们看到了无数动心的片刻,故人相聚的把盏言欢,游乐自然时的言笑晏晏,落花小径上的徘徊,细雨如丝时的静坐。浸润于如此文字之中,将更能发现与亲近美好,内心也更舒展饱满。在时代越来越强烈的裹挟人前行的时候,心灵和精神,也许是我们唯一享有的自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3 01: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