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你朗读 读《朗读手册1》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5:3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这本书,坚定了我为一鸣朗读的信念,点燃了我为小二班朗读的火焰。

这本书一直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为孩子朗读是为了激发孩子已经具备的潜能,创造亲子之间的亲密纽带,并在孩子和书籍之间搭建一座快乐的桥梁。他们可以通过这座桥梁,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成为终身的阅读者。总之,为孩子朗读的好处很多,能解决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的很多问题,比如说成绩差、理解能力差……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很深,并将书中的一些做法运用到了我的教育教学中。

一、做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让孩子爱上读书

每一位家庭都应该为每一位孩子朗读,每一位教师更应该为他的学生朗读,而教师的朗读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更深远。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其他年龄段,都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周围其他人的行为,这就是书中所讲的“海绵效应”。在我的小二班,我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被孩子们模仿着。我喜欢将双臂交叉放在胸前,我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也喜欢这样做;讲课讲到慷慨激昂时,我喜欢手往下一划一划的,我的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时也是这样的手势……小学时期的孩子具有向师性,喜欢模仿老师。为何我不能给孩子们一点积极的暗示,因势利导,将孩子们引到读书的世界中呢?

从一年级入学一直到现在,我们每天都有读书半小时的作业,孩子们真的读了吗?读得效果怎样?我们不得而知。

为了方便自己检查作业,为了在应对检查时我们有资料可呈现,我们为孩子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读书表格,表格的内容主要大致包括“摘抄好词好句”“我的感受”等等。我们自以为帮助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实无形当中我们剥夺了孩子阅读的乐趣。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家长发微信问我:“老师,能不能别让我们家孩子写那个阅读记录卡了?平时他挺喜欢看书的,一回来就看。自从开始写阅读记录卡,他不怎么看书了,每天回来随便翻两页,把记录卡填满就完事儿了。”

家长的话让我反思了很多,我仔细看了看了看我们精心准备的阅读记录卡,每天一张,每天都让孩子写写自己的感受。我决定自己尝试着写一写。我拿起《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每天读半个小时。当开始写阅读记录卡时,我看看在书中做的好词好句的标记,似乎也没有那么多;再想想感受,不知从何下手去写。这本书吸引我的就是故事的情节,我想从书中知道鲁滨逊是如何在孤岛上生存的,每一次的阅读我都被鲁滨逊的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所折服。对于我而言,每日的阅读记录卡就是我的负担,觉得读书就是要完成作业。后来我问了我们班很多孩子,大部分孩子都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要在孩子和书之间搭建一座愉悦的桥梁。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是否在往相反的方向行走?于是我“废除”了阅读记录卡,让孩子自由地读,轻装上阵地读,没有压力地读。在和学生们沟通时,我问他们:“如果你们是老师,你怎么样才能知道你的学生到底读书了没呢?”“说出来呀!”

二、身教胜于言教,让孩子爱上读书交流

记得三年级时我们师生共同读了第一本书——《夏洛的网》。当时大家的劲头儿十足,我也非常起劲儿。每读完两章,我就带着孩子们交流自己读书的体会,形式不限,可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分享自己找的精彩词句,可以说故事的内容,可以说自己的感受……能说几句说几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也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虽然那时的我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们进行读书交流,但当时的课堂气氛特别好,大家相互补充,有交流不完的内容……下课之后,总能看见有同学拿着《夏洛的网》在读。读完这本书之后大家又让我推荐其他的书和他们一起来读。我感觉那时的我点燃了他们对读书的渴望。              

可是后来“师生共读一本书 共同分享一本书”这件事我没有坚持做下去,直到今天,当他们上了六年级我想让学生交流分享时,举手的  人寥寥无几,总是那几个人在说,其他同学似乎麻木了,低着头。我学生们,你们为什么不说呢?有同学说他们长大了,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有同学说他们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不知道该说点什么”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我想:如果让我说我该怎么说呢?恰巧有一天我在书中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为六年级的一个班做志愿工作。一小时的活动结束后,当我收拾资料准备离开时,我注意到教师门口的书架上有一本小小说,那是玛丽琳·萨克斯的《小熊们的家》。

“谁在读《小熊们的家》?”我问。几个女孩举起手来。接下来,我随性地和孩子们聊起了阅读,谈论《小熊们的家》,还向他们介绍了其他我给孩子朗读过的书,并和他们分享我知道的作家们的秘密。老师随后写信告诉我,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去图书馆借阅我谈到的书。那时我奇怪自己到底说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我所做的只是谈谈家人喜欢的书,只是发表“读书心得”。想到这个词时,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东西不寻常了——这可能是这些孩子头一次听到大人发表读书心得。

突然想到三年前和学生共读《夏洛的网》的自己,那时的我不就是在发表着大人的读书心得吗?也许是因为我的参与孩子们才会觉得读书分享没有那么难,我是否把我读书的愉悦传递给了他们呢?他们会模仿我交流读书的方式,从人物的形象去说,从自己的联想去说……我是否给了他们一种方法上的引导呢?

我决定“重操旧业”。现在我和孩子们读的不是一本书,分享的内容自然也不一样。我拿出鲁迅的《阿Q正传》,说:“同学们,前两天我去郑州大学培训,走在大学的校园里,我想起了我的老师们。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教我们现当代文学的张老师,张老师讲得最精彩的就是鲁迅的文章。我选了《阿Q正传》的一个片段读给大家听。”大家被描写阿Q的文字逗乐了。我知道他们现在还理解不了鲁迅的作品,但我想传递读书的快乐,渗透交流的方法——交流就是要说自己内心的话,自由自在地说,没有格式的要求。读完我说:“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我的老师,今天我仅以朗读的方式来怀念我的老师。”

两天后,在一次读书交流时,张继睿介绍了一个“羊群效应”的故事。他说:“这个羊群效应让我联想到了咱们班同学。有时候老师提问,只要有一个同学先说出来答案,其他同学就会跟着一起说这个答案,根本不经过自己的思考,也不管正确不正确。”和我一样,交流的都是自己联想到的东西。

现在只要让孩子们分享读书心得,我就一定会分享。有时是朗读自己喜欢的一篇散文,有时是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时说说自己发现的作者的写作方法……慢慢的,分享读书心得的同学越来越多,爱看书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为学生们大声朗读,跟孩子们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今后的日子里,我期待着留给孩子们更多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期待着学生们也能爱上朗读,将朗读的火炬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7: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