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观了一年级语文课,课题是《端午粽》,授课教师是教龄半年的新教师,现就观课时的思考与老师商榷。
依照上课流程说一些建议:
不说“找四位同学读”,宜说“请四位同学读”;一字之差,背后体现的是怎样的学生观、教师观。
可解释一下“剥”在这里为什么读“bao”,是将果实的外皮去掉,再联系生活说一下,如剥香蕉、剥花生、剥鸡蛋等;粽子学生读成“juong zi”是本地方言或外地方言影响所致,要予以关注纠正,同时思考,当学生的口语或方言影响其朗读时,如何纠正读音。
老师写课题时,要提醒学生伸出食指在课桌上或手心里和老师同写。
“米”和“豆”的字理没展开,尽管课件上有,但没说清楚,米像是围绕着穗梗结满了粟子,六个点像众多籽粒;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古时叫菽,汉以后才叫豆。作为语文老师要懂一些汉字的知识。
识字的方法除了本课涉及的加一加、自编谜语、联系生活等,还有很多,如图文对照,如游戏识字,歌诀识字,动作实物演示等。在识字时还要结合本文来进行,让学生说一些本课中的字词和句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脱离课文,只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词语,有些还不规范,不准确,就浪费了文本这一资源。
识字完之后,要指导学生要指导学生写一写字,此处课堂没有呈现,可能安排在下节课或者其余时间。但课堂上必须要有专门的写字时间,至少十分钟以上,这是底线,不容缺失。要在这十多分钟里教师指导学生看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起笔落笔,穿插站位,教师要在田字格里范写,关键笔画要提醒,并用不同颜色笔提示。教师要提醒学生的坐姿、握姿,及时对学生的字评价、鼓励,形成习惯和能够力。
在读书环节,关注“又……又……”“除……还……”和文本分析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读正确长句子,停顿正确,不拖音不拖调。要在反复朗读中,提出要求,读得字字响亮;采用多种方法,表演读、合作读、竞赛读等,在朗读中培养习惯。
在低年级,不要过多的分析课文,限于年龄和理解力,你告诉他了他也不懂,本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是可以熟读成诵的,要以读代讲。在熟读成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会背,学生能常背,一旦养成爱背诵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
|